目前,我国进口的工业机器人主要来自日本。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每年新增工业机器人的台数和总量都在快速增长。200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台数达5770台,2007年为6581台,2008年则达到7500台。
用大型工程装备指的是大型工程机械装备、大型矿山机械装备、大型口岸工程装备、大型交通工程装备、大型城市工程装备等,长期以来,资金投入不足,研发力量薄弱,缺乏现代控制理论、方法、技术的融入。
根据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国家支持在皖打造机器人、新型显示两大产业集聚试点。芜马合地区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试点,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培育3家至5家产值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形成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目前一个机器人高端集成应用的技术人才,年薪高达50万元,而操作机器人的技术人员,一年来工资已涨了一倍,与机器人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将随着机器人产业的雄起而迎来新的事业起点。
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工业机器人行业四大巨头之一的德国库卡(KUKA)上周宣布,其位于上海的亚洲新工厂正式开业,该厂为其在德国外的第二大生产基地。
中国(天津)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专门设置了场馆,用于作为智能化代表的全球工业机器人展出。视觉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智能机械手、编程机器人、材料加工机器人等展品吸引了大量观众的驻足观看。
基于外部压力和自身优势,机器人应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信部在相关指导意见明确表示,2020年,我国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将达到100以上,而目前这一数字仅为21。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电子制造业的不断壮大,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市场规模也迅速增长。“2013年,我国新安装的工业机器人将超过27000台。”张凌燕分析说,产业规模、产业分布、技术现状、应用领域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这些条件保证了中国工业机...
开业仪式上,一段德国乒乓球明星波尔与机器人乒乓对决的比赛影片给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来自库卡公司的机器人挥舞灵活的手臂,和波尔激烈比赛。
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已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期,但由于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生产制约,96%都是使用外国品牌。而珠三角地区的工业机器人在装配、点胶、搬用、焊接等一般工业领域已广泛应用,需求年增长速度达30%。
作为高端数控系统的龙头企业,公司在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等三大核心部件领域均具备技术优势,产品包括桁架式和关节式两大类别,主要应用于码料、搬运及焊接等领域。
移动互联网改变生活,去年在资本市场诞生了诸多牛股。而在2014年,中国的机器人元年或已经悄然来临,投资市场暗藏着巨大机会,并非空穴来风。
从政策导向上看,工业机器人也是较为受益的产业。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尽管已有一批企业从事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但尚未形成较大规模。另外,由于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中国工业机器人在成本和可靠性上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
中国工业机器人应该采取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在一些量大面广的应用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中国应该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走和谷歌不同的道路,大力发展那些量大面广、相对中低端的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机器人的应用将开始出现快速增长,而中国已到这一时点。面临劳动人口红利下滑及产业结构转型的中国,未来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空间仍是可观的,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机器人领域尚处朝阳行业,公司此次投产虽然表现出积极进取的诚意,但短期内业绩难有大的提升,公司业绩拐点的形成也仍需时日。
现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均价30多万元,即使未来均价降到25万元,那么中国制造业对应的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接近380亿元,再加上系统的话,对应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140亿元。
截至2012年底,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突破4万台,增长速度很快。而且专家预测,2014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将超过日本。但另外一个现实则是,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比例偏低。
为推动天津滨海新区装备制造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化发展,建设国家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提升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促进装备制造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滨海新区拟将智能制造装备及工业机器人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