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建设保障“新北京、新奥运”的循环水务

2006年是北京水务事业发展又好又快的一年,全市水务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的工作方针,解决了一系列水务建设管理历史阶段性的课题,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取得了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形成了“十大”亮点。
亮点一:大旱之年密云水库蓄水四年来首次回升到11亿方。永定河三家店河段首次达到了饮用水源标准。
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新模式。清洁小流域建设得到水利部的肯定,在全国推广,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建设清洁小流域10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100个村庄污水、垃圾集中处理,80个村成功实现循环用水;完成黑河上游“稻改旱”1.7万亩,跨省市节水联动跨出第一步;怀柔、平谷、张坊、昌平应急水源稳定供水;山西、河北向北京调水4700万方。全市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联调格局已成。大旱之年密云水库蓄水稳定增加,四年来首次回升到11亿方。官厅水库至永定河三家店河段首次实现全年Ⅲ类水质,达到了饮用水源标准。
亮点二:城市供水两大隐患首次消除。
城市安全供水保障系数加大。建立供水管网监测网络,改造老旧管线340公里,管网事故率比上年下降5%;完成一户一表改造7.1万户,结合城市治理,实现平房院用水一户一表达30万户;城区1200户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全面完成。城市供水两大隐患首次消除。
亮点三:全市已有216万农民实现安全饮水,首次占到农民总数的65%。
农民安全饮水按计划加快推进。年内建成362处单村、9处联村、28处乡镇水厂,又有32万农民饮水达标,收费管理机制同步建立。全市已有216万农民实现安全饮水,首次占到农民总数的65%。
亮点四:再生水、中水利用首次实现质和量的双突破。
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向全社会推广五种节水模式,市民家庭节水器具达到80%;工业完成332项节水技术改造;农业新增30万亩节水农田,建设300项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建成大兴20万亩再生水灌区,建设六厂中水西送工程,全年利用再生水3.6亿方。更为重要的是,清河等中水厂采用膜处理技术,水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再生水、中水利用首次实现质和量的双突破。
亮点五:市区9座污水厂处理污水7.8亿方,污水处理率首次达到90%。
城市污水处理提前达到奥运标准。在郊区,新建216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乡村污水处理率达到21%;在新城,14座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处理污水1.7亿方,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0%;在市区,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市区9座污水厂处理污水7.8亿方,污水处理率首次达到90%。
亮点六:全市二类、三类水质(饮用水源水质)河道首次达到56%。
超额完成河湖治理任务,城市水环境出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可喜局面。实施城中心区水源置换和“六海”水质改善工程,中南海水质稳步提高;完成凉水河下段河道治理,多年黑臭的凉水河水质开始还清,清河下段河道治理开工建设;完成北护城河、坝河、清河导流渠、仰山大沟河道治理,奥运主场馆周边水系实现水环境治理目标;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生态治理效果明显。全市二类、三类水质(饮用水源水质)河道首次达到56%。
亮点七:37座病险水库全部安全达标,在全国率先完成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应对极端天气,确保安全度汛。全面落实迎汛责任制,整合城市应急抢险队伍,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雨洪管理,利用雨洪4810万方;完成斋堂、王家园水库除险加固,37座病险水库全部安全达标,在全国率先完成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亮点八:南水北调工程中直径4米的PCCP管制造、安装实现国内首创。
南水北调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地面拆迁任务,地下专项拆迁进度加快;西四环暗涵基本贯通,二衬浇筑完成4公里;三座PCCP管厂建成投产,生产成品管5000节,铺装4公里。工程质量、安全都在可控状态。直径4米的PCCP管制造、安装实现国内首创。
亮点九:10800名农村管水员上岗工作,农村水源、供水、节水、水环境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完善四级水务管理体制。水务管理一杆子插到底,建立了3298个农民用水协会、339个农民用水合作社;10800名农村管水员上岗工作,农村水源、供水、节水、水环境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亮点十:水务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注重水务服务管理能力建设。一是完成了“十一五”水资源利用规划,完成供水、排水、节水等15个专项规划;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受理的行政许可600多项,查处水事违法2200多起;三是完成供排水管网普查,制定了消除隐患方案,加大消除隐患工作力度;四是提高应急抢险能力,及时妥善处置6起水污染突发事件;五是水务信息化系统基本建成,水源、供水、河湖水质监测系统投入运行。水务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回顾2006年,水务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四个明显特点:
第一水务工作思路愈加清晰。
这一工作思路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统筹城乡;构建循环水务。实践证明,这一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北京水情实际。贯彻这一工作思路,就是要遵循水的规律,坚持人水和谐,给洪水以出路,维护河道健康生命;就是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把节水做为水务工作的战略方针;就是要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水务问题,让群众从水务发展中得到实惠;就是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效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调度中的生态问题。总的目标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提供保障。
第二求真务实,大胆创新。
求真务实是基础,大胆创新是动力。首先是决策创新,抓住水务主要矛盾、重大课题,反复调研、论证,力求突破传统的思维和套路,在解决的思路、方案上以更新的视角、更宽的视野,进行更多、更新方案的选比;其二是技术创新,注重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大胆试验,取得实践成果,尔后推广;其三是机制创新,在水源保护、供水、节水、治污等工作领域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其四是依靠群众创新,鼓励技术和管理人员创造性工作,搞技术攻关,破解难题。
第三知难而上、敢打硬仗、善打硬仗。
2006年完成市政府确定的实事、折子工程有33项,可以说件件都有很大难度。从平谷应急水源到昌平备用水源建设;从农业再生水灌区到六厂中水西送;从32万农民安全饮水到清洁小流域治理;从奥运水系治理到凉水河开始还清,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水务职工打了一场场硬仗、啃下一块块硬骨头。特别是南水北调建设,西四环直径5米的暗涵,在一不断路、二不断交通、三不扰民的情况下,确保了安全和质量,一年内全线贯通。
当然,敢打硬仗绝不是硬拼蛮干。在实战中讲战术、重节奏、精心谋划、缜密组织,从敢打到能打到善打,这是水务队伍成长的过程,是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作风磨练的过程。如果说2006年水务工作取得的成果是宝贵的,那么,培养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炼就善打硬仗的作风更为可贵。
第四区域统筹、部门联动。
实践使水务工作者认识到,水务是全社会的水务,靠水务一个部门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联动不仅是市政府的要求,更是出色完成任务的客观需求。一年中,水务系统初步实现了四个联动:区域联动,与河北省建立节水工作联动,与山西、河北省建立统一调水联动;部门联动,与发改委、农委、市政、环保、园林、卫生等多部门协调联动,在立项投资、政策集成、资源整合、技术支持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区县联动,在实施水资源统一配置、水源地保护、南水北调拆迁、河道砂石禁采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内部联动,理顺自来水集团、排水集团、市政管理处业务关系,理清市、区县、流域、农村四级水务工作责任,协调建设、管理、技术各项工作层面的关系,切实提高水务建设管理水平。
  
  
  [此信息未经证实,仅供参考]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