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全产业链在期货市场已逐步完善
国际钢铁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球粗钢产量同比减少2.8%至14.7亿吨,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减少2.2%至7.38亿吨;11月份全球的粗钢产能利用率为66.9%。可以说,全球和中国的钢铁业均已进入了去产能周期,与国外市场能相对较快出清相比,我国的钢铁产能退出进程相对缓慢,这也意味着更多的风险———风险的集聚时间长,而释放过程比较慢,企业可能将长期面临生存压力。
钢铁业去产能的过程将非常漫长,行业的盈利空间会越来越小,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将日益增加。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1月~10月份,纳入协会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386.38亿元,其中主营业务亏损720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1.5%;10月份对标企业吨钢材平均亏损310元/吨,1月~10月份累计平均亏损126元/吨。
去产能的进程在期货盘面也得到了反映。12月初螺纹钢期货贴水,对应预期就是钢铁行业需求萎缩,如果不去产能,行业不会有利润;铁矿石期货贴水对应预期就是钢铁行业未来去产能,需求减少,价格下跌。
目前,很多钢铁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单纯的现货其实是一种投机行为,是全风险敞口的,企业往往更多关注的是降低成本、改善工艺、提高质量、提高售价,还需一个过程来实现利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伴随着钢铁业去产能的进程,我国的黑色金属相关的期货品种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钢铁业的经营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2009年3月,螺纹钢期货上市,到随后的焦煤、焦炭、铁矿石、热轧卷板期货先后挂牌,乃至2014年8月铁合金期货上市,钢铁全产业链在期货市场已逐步完善,基本格局也已形成,期货的影响力正在日益增强,钢铁业进入后期货时代。
除对标挖潜、降本增效等常规的“御寒之道”之外,部分企业通过合理使用期货工具,进一步增强了“抗寒”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在寒冬中的“存活率”,期货市场也成为越来越多钢铁生产及相关企业关注的焦点。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