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绿色+智能”成制造业下一个风口

  随着环保督察持续加码以及专项资金设备补贴等利好政策落地,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升级步伐将加快。与此同时,智能制造在提升绿色制造水平中发挥的作用日渐凸显,“绿色+智能”制造双翼齐振正成为新风口。

  反向约束和正向激励双管齐下,倒逼绿色制造加快发展。一方面,环保督察高压态势仍在持续。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组成绩单刚刚发布——覆盖23个省份,初步罚款约8.8亿元,立案侦查1183件,第四批环保督察日前又全面启动。

  8月9日,环保部公布了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展情况。截至7月底,八成以上全国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但仍有十个省份进展缓慢。其中,云南、甘肃、新疆、青海等地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比例仅为35%、40%、47%、50%。环保部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对于逾期未完成任务的工业集聚区暂停审批和核准增加水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依照有关规定撤销园区资格。

  “不断加码的环保督察,对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的生产都提出了很高的环境要求。达不到环保标准,工厂不能开工,相关产能一定要关闭。这就会倒逼相关企业使用环保设备,开展和实现绿色制造。”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绿色制造联盟专家组成员渠慎宁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另一方面,利好政策加快落地,也在提高地方和企业开展绿色制造的积极性。《中国制造2025》部署实施的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等五大工程目前已经全面启动;工信部统筹各地工业发展基础和产业布局,批复同意宁波等12个城市和苏南5市、珠江西岸、长株潭、郑洛新等4个城市群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工信部于7月28日到8月3日,对拟入选2017年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进行了公示。

  赛迪智能制造测评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安琳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制造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方向已经明确。

  “不容忽视的是,在通过绿色制造实现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比如,绿色制造往往需要上一些环保项目和环保设备,这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一些企业不一定能负担得了这部分成本。”渠慎宁说,“最近工信部指导成立了首个国家级绿色制造联盟——中国绿色制造联盟,提供了一批绿色制造专项资金,每年大概在10亿到20亿元的规模。对于那些上了环保项目的企业来说,如果通过工信部的相关认可,符合绿色制造的标准,将获得一定的设备补贴。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开展绿色制造的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正在加速融合,在促进绿色发展和绿色经济转型方面发挥叠加作用。

  安琳表示,智能制造是发展绿色制造的重要途径。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本质上是通过制造过程效率的提高,以更小的消耗和排放来实现同样或者更大的产出价值。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排放无害化处理过程的效率和能力。

  渠慎宁指出,智能制造追求的是精益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它可以通过机器人、集成电路、高端数控机床、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生态制造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强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和绿色制造中的循环化和集约化节能改造相吻合,将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绿色转型方面发挥叠加作用。

  “种种迹象表明,‘绿色+智能’制造已经成为热点和新风口,我们目前承担了多个与此相关的国家重点课题,正在抓紧研究,预计明年会出成体系的成果。”渠慎宁透露。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