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居全球之首
虽然我国大学生能够获得全球智能机器人比赛冠军的殊荣,但在制造领域,依然是瑞士、日本、德国等海外企业的天下。
日前,在上海工博会的工业机器人展区,中国企业的身影并不多见,反而是瑞士、日本及德国等海外制造企业大手笔地承租了重点展位。目前,跨国企业的工业机器人占据国内市场70%以上的份额。中国公司因关键技术、工艺及渠道的不完善,在需求高速增长的市场中仍处于劣势。
中国是世界机器人需求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去年销量为2.26万台,同比大增51%,而美德等国的比例均在40%以下,预计2014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将成为全球第一。
“中国市场的需求量可从一组数字中体现出来,”ABB离散自动化与运动控制业务部北亚区及中国负责人顾纯元向记者说道,“全世界的自动化实现率为55点(每万名工人中,有55个人拥有机器人),中国现为21点,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比重135点~339点,还有很大差距。”
按客户分,汽车占工业机器人应用的44%。而烟草、食品饮料、轨道交通、柴油机等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正逐步上升。“2005年至2007年,一些公司认为人工要比机器人的成本低很多,不肯使用机器人;2010年后,部分机器人居然被用在搬砖头、收集煤渣等附加值较低的领域,“机器人市场从原先高精尖的领域转向了普通制造业,需求也增长了。”顾纯元表示。
中国市场虽大,但中国机器人制造企业目前却只能当作看客。
截至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四大巨头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及安川电机、德国库卡都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及合资公司,四大企业已占国内市场比重高达70%左右。
去年,仅日本发那科在国内的产品销量就达3400台,其是通用汽车等公司的主要供应商。库卡公司则计划在2013年底于国内投产一个年装配5000台机器人的大厂,旨在提高销量。ABB也投入巨资打造上海康桥基地,除两款机器人之外,其他几十种机器人都在这安营扎寨。
深圳机器人协会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机器人制造公司在技术上的软肋主要表现在电机技术、加工工艺两方面。“国内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如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制造技术不达标,都要靠国外进口,这样也增加了(机器人)成本,削弱了价格竞争力。”而如发那科,其核心零部件完全可自主生产,节省了成本。
加工工艺方面的差距在于,国内厂商的热处理技术不过关,不仅使得零部件在短时间内就生锈报废,而且会直接影响工业机器人(如跺码机器人)的控制精度。在研发方面,部分国内公司正在做“逆向研发”,即对国外进口的电机拆除研究,以学习国外厂商的现有技术,“自主研发”还存在较大困难。一家机器人公司的工作人员也透露,国外电机的使用寿命平均五六年左右,国产产品则相对较短。
此外,销售渠道布局的差异也很大。国内相对成熟的部分机器人生产商只有几个办事处,并采用厂家直销;而发那科、ABB等公司采取的则是经销商代理模式,ABB在国内的经销代理商就有几百家。
在谈到如何缩小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时,深圳机器人协会负责人表示,国家可考虑加大对机器人行业的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促进高校和企业联手,推动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实际应用。而上海众拓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王经理则表示,推进机器人技术升级是弥补国内外差距的唯一方法,“只有技术上去了、产品质量有保证了,我们才有可能追上国外企业”。
华创证券分析师高利则认为,今后我国应该开发核工业、医用、水下机器人等新领域,这些市场空白给中国企业超越对手留出了空间。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