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当太阳能光伏行业遭遇薄膜陷阱时
多晶硅产能过剩将阻碍该行业未来发展,但现在看来技术缺失或是行业发展最大危机。由于技术不达标,国内企业大多从国外高价引进设备,造成了产品价格高于国外同类产品。对此,要想摆脱困境,国内企业惟有苦练“内功”,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被淘汰。
目前,太阳能光伏行业在国内发展如火如荼,各地纷纷上马新的太阳能光伏企业,由此也引发了多晶硅投资热潮。有观点认为,多晶硅产能过剩将阻碍该行业未来的发展。但现在看来,核心技术缺失或是该行业发展最大的危机。
由于核心技术缺失,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大多从国外高价引进设备,导致的结果是设备成本分摊到产品中,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价格高25%,而薄膜电池同样受困于生产设备价格高昂,盈利遥遥无期。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要想摆脱困境,国内多晶硅和薄膜电池生产企业惟有苦练“内功”,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竞争中不被淘汰。
多晶硅困局
去年下半年以来,“产能过剩”的争论一直困扰着多晶硅行业。然而,多晶硅行业的困局或许不仅仅是产能过剩一条。中国新材料理事会理事长李义春向记者表示:“多晶硅国外便宜、国内贵,技术落后或许才是行业最大的问题。”
据悉,目前我国光伏组件企业生产多进口国外的多晶硅。之所以舍近求远,主要原因是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较高。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多晶硅价格在每千克50-60美元,国外生产的多晶硅价格每千克仅48美元,远低于国内企业产品。
之所以国内多晶硅生产成本这么高,与技术和设备缺陷有关。
专家表示,多晶硅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最早的多晶硅生产技术是从俄罗斯引进,虽然国内企业在俄罗斯的技术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消化和吸收,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能耗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此外,由于国内多晶硅料生产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设备大多高价引自国外,高额的生产设备的成本分摊到产品上,造成多晶硅价格远高于国外。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某大型多晶硅生产企业为例,该企业设备技术全靠引进,投资很大,最后投资能不能回收,目前还很难说。
薄膜陷阱
同样的困境正发生在薄膜电池企业身上。包括无锡尚德、新奥、赛维LDK等在内的多家企业薄膜电池扩张计划因为技术和市场的因素受阻。
2008年上半年,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到当年9月,多晶硅价格一度被炒到每千克500美元。由于多晶硅的价格占到太阳能电池成本的70%,多晶硅价格高涨让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不堪成本重负,许多企业将目光转向成本更低的非晶硅薄膜电池技术。
非晶硅薄膜电池的一大优势就是制造成本较低。在国外,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平均成本约为每千瓦时2美元,而多晶硅光伏电池平均成本为每千瓦时3-4美元。在中国,非晶硅薄膜电池的成本可降至每千瓦时1.3美元。
此时,国外薄膜电池设备制造商也开始在中国兜售自己的薄膜电池设备。其中最为活跃的是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和欧瑞康公司。
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纷纷选择上马薄膜电池设备。目前,包括尚德、新奥、赛维LDK在内的数家企业使用的都是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所提供的薄膜电池生产线;而天威所使用的薄膜电池生产线来自欧瑞康公司。
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外设备商在卖设备的同时留有后手。
据悉,国外公司卖给国内的很多设备跟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有10年的差距,他们把‘旧’设备卖出去后把资金继续投入新技术的研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世界上最先进的薄膜电池生产企业一般都不向中国输出薄膜电池的工艺和技术。”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称,薄膜电池项目的建设周期比晶硅电池要长,而且这项技术还处于发展中。国内的薄膜电池生产缺乏核心技术,尤其是设备制造方面,不得不购买国外的设备。而且这些设备价格不菲。赛维LDK相关负责人说,设备公司同一条生产线兜售给不同公司的价格是不一样的。“价格都是保密的,一条70兆瓦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售价应在7亿-8亿元左右。”
多晶硅生产线价格已经较高,而薄膜电池生产线价格更是其数倍。以一条25兆瓦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为例,其价格在3亿-4亿元之间,而25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设备成本只有4000万-5000万元。
孟宪淦表示,目前,由于硅材料的价格持续下降,薄膜电池的优势不太明显了,市场接受程度也不如多晶硅光伏电池。并且设备投资太大,投资回收年限太长,什么时候能够收回成本还不确定。
技术创新是解药
面对行业困境,企业是继续和现在一样高风险、低收益赚点辛苦钱,还是在技术上发力,打破技术瓶颈,获得高附加价值?这将是行业内每个企业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目前看来,国内的企业已开始做出自己的选择——“换个活法”。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小峰表示:“目前光伏产业是高端紧缺,低端过剩。彭小峰解释说,一方面,许多低端库存卖不出去,另一方面,高纯度的多晶硅还需大量进口,国内光伏产业的高端技术领域仍有多个关键问题等待攻克。”
“技术革新是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重点。”浙江正泰太阳能公司总经理杨立友认为,全球光伏产业市场需求旺盛,每年以40%-50%的速度增长,但同时,市场对光伏产品成本降低的要求也很高,这就要求光伏企业不仅在规模上壮大,更要在技术进步上攻坚。
刚刚成功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晶硅浇铸炉、填补国内此项技术空白的江苏华盛天龙光电设备公司董事长冯金生表示:“一家光伏企业要在目前全国低端竞争极其激烈的环境中胜出,惟一出路就是技术创新。”
光伏产业在技术难题应该怎样快速取得突破?河北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建议,国家应组织科研部门、大专院校与企业联手组建国家光伏产业研发中心。采取国家投入、企业出资的办法筹集科研经费,紧紧围绕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确定科研项目,共同推动光伏产业高端产业技术发展,尽快摆脱中国光伏业技术始终步人后尘、受制于人的状况。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