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ARM VS 英特尔:平台之战打响 竞争格局生变

英特尔智能手机方案下半年面世实为多媒体处理器平台

●Moorestown是芯片组,并非SoC;

●Moorestown需3G和Wi-Fi芯片配合;

●下半年面世,尚无手机制造客户选用。

英特尔在6月举办的台北电脑展上首次向中国产业界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他们针对高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设计的第二代Atom芯片组———Moorestown。英特尔表示,该芯片将于今年下半年的某个时间面世。这也预示着英特尔在继2006年6月出售XScale手机芯片业务之后重返该市场。

英特尔在展会上借助第三方参考设计方案公司Aava提供的方案进行了Quake3游戏、1080p视频播放等功能的演示,但没能给出目前选用该平台的手机客户名称。在此之前,LG曾对外高调宣布将采用Moorestown平台推出LGGW990,但最近该计划被延缓。

英特尔曾宣布Moorestown是一颗SoC(系统级芯片)系统,但在记者看来它仍然只是一个芯片组,而不是SoC。芯片组中包含三颗芯片,一颗是代号为Lincroft、采用45nm工艺的AtomZ6xx处理器,负责存储器控制、2D和3D图形和显示、视频编解码等功能;一颗是代号为Langwell的控制芯片,负责固态硬盘和I/O控制等;一颗是代号为Briertown的混合信号芯片,负责系统供电、充电管理、触摸屏控制等。

从目前芯片组涵盖的功能来看,若想采用该芯片组完成手机设计尚需通信协议处理器、无线连接等芯片或模块。英特尔也表示该芯片组需要依赖第三方的芯片来实现3G、Wi-Fi和GPS功能。例如,通过ST-Ericsson的M340分立解决方案实现数据+语音连接,爱立信的C3607组件实现数据连接,Marvell的8688实现Wi-Fi连接,Infineon的Hamerhead2实现GPS功能。其混合信号芯片Briertown则与飞思卡尔、美信和瑞萨的产品兼容。

业内人士分析,与竞争对手高通、ST-Ericsson等相比,英特尔手机芯片平台还缺乏必要的通信协议处理器,因此,整体解决方案集成度不高。为此,今年5月,一家德国媒体曾报道英特尔对英飞凌手机芯片业务感兴趣并正进行收购谈判的消息。英飞凌是苹果iPhone和iPadWi-Fi+3G的芯片供应商,同时其产品也应用到黑莓和诺基亚的一些型号上。但后来,又有消息表示英飞凌对英特尔抛出的橄榄枝并不感兴趣。总之,以目前的Moorestown来看,英特尔更像一个手机多媒体处理器供应商,还称不上是手机平台提供商。

2011年英特尔32nm智能手机新平台上市或对市场带来影响

●Moorestown功耗获改善,体积仍较大;

●对智能手机市场起到预先宣传效应;

●2011年新一代平台更符合市场需求。

对于智能手机平台等手持移动设备市场来说,功耗问题一直是套在英特尔头上的“紧箍”。

Moorestown作为Atom的第二代平台,在功耗上有较大改善。业内人士也相信,因为拥有先进半导体工艺技术,英特尔具备大幅降低芯片功耗的能力。从图1可以看出,Moorestown的功耗水平与其他5款没有透露名称的市场上顶级智能手机放在一起,已具备可比性。
在性能方面,这是英特尔的强项。Moorestown的最高主频可以扩展到1.5GHz,其JavaScript浏览速度、网页下载速度都表现突出。但它只支持1080p解码,编码上只能达到720p,在这方面并非最领先。当然,无论是功耗还是性能,涉及的因素都较为复杂,我们需要等到具体手机上市之后才能验证上述指标。

Moorestown采用Android和MeeGo操作系统,后者是英特尔与诺基亚专门针对英特尔Atom平台进行优化的Linux操作系统。目前来看,英特尔并没有支持Windows的相关操作系统。

与此同时,Moorestown较为明显的缺陷就是体积较大。该芯片没有将负责I/O的Langwell集成到处理器中。Briertown混合信号芯片尺寸也很大,超过了芯片组中其他两个单元的面积之和。因此,可以说针对智能手机市场,该平台更大的作用是市场的预热功能。

英特尔计划在2011年推出其采用32nm的第三代Atom平台Medfield。该平台将把CPU核与控制芯片集成为单芯片,从而符合主流智能手机市场的需求。之后,英特尔有望推出Atom的22nm产品。

摩根斯坦利的分析报告认为,英特尔智能手机平台获得实际的应用应该在2011年Medfield平台发布之后。因为该平台可以达到手机实用尺寸水平。而英特尔与诺基亚已于2009年6月建立了广泛合作伙伴关系,业内预计诺基亚将在2011年推出基于Medfield的相关设备。

ARM阵营打响防御战前三大手机芯片企业研发双核架构平台

●ARM及前三大手机芯片企业推出SMP产品,多媒体处理性能不逊于X86架构;

●基于双核架构和平台的智能手机终端将在未来两年陆续上市。

长久以来,手机芯片帝国已被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占据。在过去几年,这些芯片企业进行了整合与重组,目前市场上还有高通、ST-Ericsson、英飞凌、Marvell、MTK和博通。此外,德州仪器虽已淡出手机业务,但其在应用处理器上仍有很强实力。

与英特尔X86平台相比,基于ARM的手机平台的弱势通常被认为是性能不够。为此,ARM及手机平台供应商近几年通过加强双核架构产品来提升平台的性能。

ARM已推出双核产品ARMCortex-A9MPCore和Cortex-A5处理器。针对多核架构的趋势,ST-Ericsson3G多媒体全球事业部主管TeppoHemia介绍说,对于高端设备来说,目前一个主要趋势就是期望其具备更高的性能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还要保障电池的续航时间。但就像PC市场一样,所有芯片都有一个频率上限,如果超过了该频率上限,就必须要有多核处理架构。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对多核架构投入力量。几年前,很多操作系统,例如,Linux、Symbian、Windows都已支持对称多核处理架构(SMP)。目前,全球前三大手机芯片企业正在针对SMP做驱动优化、软件优化和验证。下一步,业界将投入力量在应用层对SMP做更多的支持。而其他企业对多核架构的应用要等上层软件更加成熟之后。

基于ARMCortex-A9MPCore或对应架构,芯片企业正推出高性能平台。这些平台的多媒体处理和浏览器性能得到大幅提升。除了CPU外,都集成了GPU;有硬件音视频解码。ARM亚太区移动计算业务经理杨宇新表示,未来两年市场上将有越来越多基于双核架构平台的手机问世。

记者点评

英特尔与ARM谁将最终获胜?

本报记者赵艳秋

针对这场2011年可能打响的战役,英特尔的X86和ARM谁会成为最终的赢家?

ARM及老牌手机芯片企业有着先介入的优势。他们跟踪该行业多年,了解用户需求,掌握了大量无线标准上的专有技术,与手机OEM厂商有着长时间的合作经验。同时,他们这几年也在研发SMP技术来提升平台的性能并维持较低的功耗。ARM对该市场有着必胜的信心,其首席执行官伊斯曾表示,ARM技术不可能击败英特尔赢得计算机市场,同时英特尔也难以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击败ARM。

英特尔作为后介入者,进军智能手机领域利与弊都很明显。其中,最有利之处是被认为X86在PC软件兼容性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手机其实就是一个可以通话的计算机。因此,采用Moorestown平台设计的手机可以让消费者获得在电脑上的体验。这一点在Office应用和网络游戏方面比较明显。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英特尔Moorestown只支持Meego和Andriod等Linux平台,不支持Windows。因此,在软件兼容性上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好。他们认为,其实ARM平台也支持各种音视频和文档格式。从另一个角度看,没有人会把桌面级系统搬到手机上。因为终端厂商一旦采用就会发现,桌面级系统太过庞大,并不适合移动互联设备。手机只是一头小牛,不能把火车套在它头上。因此,英特尔最后采用的也是与ARM平台相同的Linux系统。这可能对软件兼容性大打折扣。

而英特尔进军手机市场的最大制约因素被认为是其商业模式。在PC市场,英特尔熟悉的是标准化模式。而手机用户对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要求非常强烈。因此,我们看到ARM研发处理器内核,不同芯片企业开发多样化的平台,终端厂商制造形态各异的手机产品。但英特尔在处理器核心和平台两个环节是垄断的。因此,如何更好地差异化是英特尔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英特尔进军手机市场还有一个难点就是缺乏对该市场的积累,而产业链的相关积累需要比产品研发更长的时间。但是,从英特尔这几年进军嵌入式市场的步伐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其非凡的产业链协调能力。相信这一问题较容易解决。

那么,什么因素将决定两者的胜负?

这肯定取决于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消费者在移动互联市场提出越来越多的需求,这给厂商带来巨大机遇。要想赢得该市场,无论是英特尔还是ARM及其合作厂商都要最大限度地进行消费者认可的创新。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双方并非要拼得你死我活,结合X86和ARM平台各自的优势也可以创造出更受消费者欢迎的架构,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