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十二五”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接力信息产业成为下一个推动社会发展动力的是生物产业。“生物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不仅关系人民生命健康,而且关系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发改委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王昌林指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我国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
  获国家大力支持
  “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大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有效防范物种资源丧失与流失,积极防治外来物种入侵。”
  “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
  这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我国生物产业未来5年发展绘制的蓝图。
  “生物技术是我国发展最快、潜力最大、与国外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这一优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良好的发展势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生物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小,以及在解决粮食安全、医疗保健、新能源等问题上的独特优势,生物产业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为推动生物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化工作,2007年国家发改委编制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该规划指出,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生物科技革命将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资源、新手段、新途径,引发医药、农业、能源、材料等领域新的产业革命,有效缓解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健康、食品、资源等重大问题,生物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继信息产业之后,生物产业将逐渐成为未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推动力。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指出,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该政策要求,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向生物产业集聚,促进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加速生物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生物技术、产品和标准。
  取得累累硕果
  有一种技术将一种细菌的遗传物质(DNA)片段转移到棉花里,让棉铃虫一吃就死;有一种技术不仅能有效控制螟虫等鳞翅目害虫危害,保障水稻增产,还能减少80%的化学农药用量;有一种技术能使奶牛牛奶中乳蛋白率高出对照10%以上,同时具有提高免疫力、促进神经发育、促进铁吸收、改善贫血、抗菌、抗肿瘤等特殊功能。这就是转基因技术。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生物产业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生物技术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日益发展壮大。2006-2009年,我国生物产业总产值保持年均25%左右的快速发展势头,已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转基因技术领域,我国培育成功一批抗病虫、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以抗虫棉为例,2008-2010年新培育36个抗虫棉品种,累计推广1.67亿亩,实现效益160亿元,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3%,彻底打破了国外抗虫棉的垄断地位。
  在生物芯片研究领域,从2000年开始国家陆续投入近5亿元,建立了北京、上海两个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增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生物芯片产业在我国已初见端倪,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龙头,天津、西安、南京、深圳、哈尔滨等地近50家生物芯片研发机构和30多家生物芯片企业蓬勃发展的局面。2000年以来,我国生物芯片共获得20余个国家新药证书、医疗器械证书,申请国内专利400余项、国外专利100余项,有近400种生物芯片与相关产品问世,涉及基因、蛋白质、细胞和组织等方面。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国家在生物技术研发领域启动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等科技重大专项,为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技术储备;在生物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大力支持生物信息、干细胞、生物芯片、抗体工程、组织工程、新型疫苗以及现代中药等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并推动制药和育种行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促进我国生物产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生物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组织实施生物医药、现代中药、绿色农用投入品、微生物制造等九大产业化专项,推进了人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转基因抗虫棉、聚乳酸、非粮生物燃料等近千项重大成果的产业化,使我国在生物产业的一些重要领域形成了发展优势。
  “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转基因生物品种研发与产业化,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核心竞争力、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表示。
   具备资源和市场优势
  “发展生物产业,我国具备许多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王昌林表示,我国发展生物产业的优势很多,一是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多样性,这为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我国拥有约26万种生物物种、12800种药用动植物资源、32万份农业种质资源,是世界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发展生物产业独特的资源优势。
  “二是我国生物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王昌林认为,目前我国的生物产业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水平,部分领域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如基因工程药物、中高端医疗器械、部分生物基新材料、生物能源技术等。而且,我国拥有一支庞大的生物技术人才队伍,在国际上处于前列。
  “重要的是我国拥有发展生物产业的巨大市场。”王昌林表示,发展生物产业关键在于市场,我国的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会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生物产品市场。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生物资源、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将迅速增加,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具备较为雄厚的基础,完全有能力把握机遇,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实现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王昌林强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我国生物产业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我国在发展生物产业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少,缺乏高素质人才,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二是生物产业创业投资机制缺失,中小企业信用、资产等抵押条件不足,融资渠道不畅。三是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措施不完善,生物资源流失严重。四是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不利于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有限资源投入分散,效率不高。目前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存在的这些问题,将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得到解决。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