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虚胖污水处理率:五年3766亿砸出82.31%成绩

  这是一个光鲜的数字。

  2012年5月7日,住建部网站刊发《中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十一五”末的2010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82.31%,比2006年飙升26%。

  围绕这个数据不乏溢美之词: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总投资3766亿元,超额完成污水处理率达到70%的目标;为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县市的日污水处理能力已达1.25亿立方米。按此建设速度,我国将成为世界上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

  然而,这也是一个疑窦丛生的数字。

  记者查阅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编制的《城镇排水统计年鉴》2011版,全国至少有221家已建成投产的污水处理厂负荷率低于50%,有的甚至处于空置状态。

  另外,污水管网建设是业内诟病已久的短板。“十一五”规划末期,全国新建成23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相当于一天半就建成一座,但污水管网的建设目标却未完成。缺口多大,南方周末记者致函住建部,未能得到答复。

  2012年4月19日,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透露:“十二五”规划的污水管网中,约1/3为补充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网。《规划》投资的近4300亿元中,一半以上用于完善和新建管网。

  管网配套建设不够,这意味着什么?“污水流入河里了。”住建部的一位老工程师说,“我原来住在北京老城区,胡同里的污水直接进入雨水管道,就近排入水体。”

  对于公众而言,和高污水处理率不符的正是身边受污染的河流。

  “为什么官方材料称北京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接近90%?”环保组织达尔问工作人员邵文杰的话代表了一部分公众的质疑。邵组织一批同样疑虑的志愿者,用最笨的办法,沿着河流,寻找北京的排污口。他们发现,沿着清河分布了很多排污口,郊区的排污口则更多。

  在南方城市东莞,市民肖功俊跑到环保局质问:“公众交了污水处理费,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有没有达标?”“为什么达标了,河还那么臭?”

  在这些公众感受之余,“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

  “85%肯定会达到,而且会超过。但是让老百姓满意所感受到的水体水质状况,不太可能。”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郑兴灿说,“提高处理率不是目的,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水环境变好的趋势,但是这个数,不能细究含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官方数据是按照标准逐级统计上来的,一定存在不准确性。问题是,除了这个数,真正的污水处理率,谁都不知道,管网那么多,难以逐一检测。”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说。

  如果你不较真,污水处理率就是一个简单的除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量÷城镇生活污水产生量×100%。

  不过,如果再仔细查阅资料,你就会发现污水处理率确实“不能细究含义”。

  在《规划》中,2010年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有另一个数字:77.5%,与《公报》中的82.31%大相径庭。“考虑我国排水管道的雨污合流,专家计算时,刨去了雨水的几个百分点。”住建部相关工作人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道。

  如果你是“业内人士”,你对这个解释就不会惊讶。在我国许多城市,雨水和污水管道没有分开,雨水流入了污水处理厂,增加了污水处理量。若不扣除雨水量,雨水会“协助”提高处理率。

  作为全国污水处理设施较为完善的上海,2011年污水处理率仅为84.1%,只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上海污水处理率计算没有采用其它地区通用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水量,而是采用旱季流量,扣除了雨水和地下水渗入量。”上海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阮仁良说。

  雨污合流可能只是管网建设不到位,导致污水处理率“虚胖”的无奈之举。在常年奔波于各地污水处理厂的某水务运营公司总经理王亚海(化名)看来,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在一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60%,三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75%”的污水处理目标,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率存在两种问题类型:有厂少网型和工业污水替代型。

  ——有厂少网型的污水处理厂是“吃不饱的晒太阳工程”,收集不到污水,有的污水处理厂只能处理雨水,甚至抽取河水来替代污水。

  山西一家污水处理厂自2004年扩建以来一直未满负荷运营。“负荷低不能怪我们,没有管道接进来,就只有那么多来水。”该厂一名员工说,污水处理厂发现上游有一条河床高于污水处理厂的河流,就想办法引入了河水。“这是一条季节河,居民和工厂污水每天排进去。”

  “有厂少网型多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不会发生极端污染事件,只是温水煮青蛙,生活污水慢慢污染河流。”王亚海总结道。

  ——“工业污水替代型”则是将工业污水纳入市政污水处理厂。“规则上是允许的,有的省份还如此鼓励,这既满足了企业节能减排,又提高了污水处理率,但出水水质难以达标。”王亚海说。

  上述技巧段位较低,更具“科技含量”的方式是,雇佣技术公司更改水质、水量等运营参数。“不是专业人士根本查不出来。”黄文(化名)是一家自动化技术公司负责人,公司专门为污水处理厂提供信息化管理。黄考察过全国近百家污水处理厂,深谙造假手段。“有污水处理厂找上门来要求协助数据修改,有的造假方法太高级,我们都做不了。”

  处理的污水量是重要指标,为了增大水量,最简单的方法是人为修改计量表的参数设置,但这套方法已被识破。“环保局加上封条或是上锁,污水处理厂没法修改。”黄文说,“新的造假方法更为隐蔽,例如,在计量槽底抹上水泥,抬高水位。或是采用暗管,将同一批水多次循环,反复计量。”

  更高级的方法是利用计量仪表的测量原理。“例如,用超声波测量水位时,超声波探头不和水面接触,扔一个石头,用探头捕捉水面的高点,水位就增加了。”黄文说。

  为政绩瞒,为利益忙

  “猫捉老鼠”的游戏令监管部门很头疼。

  在我国,建设部门监管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和建设,环保部门监管污染物排放情况。除定期督查外,环保部门的远程监控手段不断升级。

  “最早是监测出水指标,后来要求运行过程和出水吻合,现在也同时监测进水情况。”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水质净化管理中心运行调度科科长朱小军总结道。2005年底,广州市环保局在污水处理厂安装了污染源在线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水量、水质等指标。如今,数据已从两小时上传一条变为五分钟一条。系统也从单纯上传数据变为互动,一旦数据出现问题,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的手机就会接到督查短信。

  “不仅管理当下,还要追溯过去。污水处理厂内部的参数,如用电量等,也要保留一年以上。”水质净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小明说。“数据之间关联性很强,通过互相验证,可以反映生产运行的实际情况。”

  各地不时有督办违规污水处理厂的新闻见诸报端。2010年,河南省挂牌督办了两家污水处理厂,原因正是污水处理厂自动在线监控仪器未运行。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令黄文惊讶的是,临近“十一五”核查时,一个县级市的污水处理厂居然耗资十万元,让软件公司修改了数据库中的大量历史数据。

  为何污水处理厂要斥巨资造假?黄文认为,地方监管部门难辞其咎。

  “有的市县级环保局要求污水处理厂、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第三方运营单位一起进行数据造假。提高进水COD(化学需氧量)浓度,以增加削减量。”黄文说。“十一五”期间,各地需完成COD减排10%的任务,由此可增大减排量。

  “环保局和我们是监管和被监管的关系,但对上是一家人。上面来检查,就提前打招呼。”山西的那位污水处理厂员工说。

  污水处理厂自身造假,则是利益驱动。“尤其是非国有企业。”黄文说。

  我国的污水处理行业蛋糕被切成多块,有的是大型排水集团统一管理,有的由政府直接投资运营或承包给企业运营等。

  大部分地区居民的污水处理费并不是直接交给污水处理厂,而是涵盖在自来水费中,上缴地方财政。政府管理的污水处理厂每年根据运营情况申报所需费用,而企业模式的则由地方政府和企业签订合同,拨付费用。“作为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单位,我们首先要保证出水达标,在这个前提下节约成本。”张小明说。

  污水处理行业利润空间并不高,安徽某县城的建设局副局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污水处理厂免费为使用自备井的居民处理污水,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超出污水费。四川某县的污水处理厂副厂长也称:“每吨收费三毛五,成本却超过一块钱,只能靠政府补贴差价。”

  显而易见,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污水处理厂来说,多报水量就能多拿补贴,水质造假就能降低成本。

  管网缺口“不是技术问题”

  作为参编“十二五”规划的专家之一,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副总工程师杭世珺说自己对于管网建设已经“呼吁了很多遍”。

  多位业内人士表明,污水真正得到处理,让老百姓感觉水变清了,首要问题是解决管网问题。“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只是解决了收集到的污水对环境污染问题,没有收集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水环境的污染总量没有得到控制。”杭世珺说。

  管网建设是污水处理的焦点。

  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是雨污合流制,雨量过大时,雨污合流水就有一部分溢出管网,进入水体。“西方也普遍是合流制,但是德国修建了4万多个调蓄池,等雨停了之后,再慢慢处理。”王洪臣说,“很多事,看的明白,做的难。”

  管网建设资金要求高,往往是建设污水处理厂的3-5倍。仅为了“五街一镇”的管网截污改造,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就计划投资4亿元。而在老城区,则面临着更大的拆迁成本,北京的老城区甚至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管网。

  不同于污水处理厂有盈利空间,管网修建也难以吸引外资。“资金回报率不高,拆迁成本不可预计,工程工期长,协调工作量大。”一位环保公司的管理人员说。

  国家对于管网一直有补贴政策,“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就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污水管网建设。“但管网是地下的事情,不像绿化那样看得见,容易被忽视。”一位老专家感叹。

  2011年9月,国家审计署公布了《9个省市2010年度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专项资金审计结果》,浙江、重庆等地的污水管网建设重复申报或闲置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有的甚至将专项资金用于出借、股权投资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

  2011年5月,财政部和住建部又下发了“十二五”期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按不同比例予以补助。“所以说,投资不是问题,还是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王洪臣说。

  杭世珺在地方调研时曾深有体会:“最初中央资金只补助到设于主干路的污水一级干管,其他资金要求地方配套,地方政府说没钱;后来中央补助到二级管道,但是三级管道和户线的配套资金地方政府仍然有困难。因此污水处理厂虽然建成了,但是处理水量不足而成为晒太阳工程。”

  “这不是技术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她反复强调。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