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势在必行 车联网市场潜力巨大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动脉,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构成。智慧城市目前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几个部分,未来仍将继续拓展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智慧城市"所涵盖的领域范围遍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逐步涉及到城市运营管理的各个系统,如交通、安防、电力、政务管理、应急、医疗、教育等。在智慧城市的目标拆分与落地时,被落实为智慧医疗、智慧生产、智慧交通、智慧政府等比较大概念的细分领域。城市建设,交通先行。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动脉,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
车联网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对车辆进行数字化管理,包括实时跟踪、监管车辆运行状况等。如同物联网一样,车联网的基础与是传感器,加强传感器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将交通信号、摄像头、拥堵路段报告、天气情况等信息融合起来,从而形成汽车与道路的“互联”。通过个道路、技术管理部门的沟通配合,实现汽车、道路、人的有机结合,真正形成车联网。
人类社会由"体力时代"向"物力时代"、再向"智力时代"的进化发展,是文明不断升级的大趋势。当生产工具从农业机具向工业设备、信息化设备、智能设备发展时,社会形态就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网络社会过渡。城市也将从农业城镇、工业城市、数字城市走向智慧城市。因此,智慧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
中国城市交通问题严峻车联网发展是必然
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城市人口剧增,伴随着的是机动车数量的飞跃和城市道路建设的滞后。如今,道路、桥梁是越建越多,但始终缓解不了交通拥堵难题。我国城市发展似乎迈进了一个怪圈,无论是不停地修路、铺桥,还是车辆限行,都没有阻止拥堵的加剧。人们把希望寄托于智能交通,发展智能交通真的可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么?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救援、交通管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承受着这些问题的困扰。在此大背景下,把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载工具和交通参与者综合起来系统考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交通工程等多项高新技术的集成及应用,使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解决交通问题的方式就是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简称ITS)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其目的是使人、车、路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极大的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里的"人"是指一切与交通运输系统有关的人,包括交通管理者、操作者和参与者;"车"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载工具;"路"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通路、航线。"智能"是ITS区别于传统交通运输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解决上述交通问题的方法可概括为两种:建、疏。"建"是指对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城际交通设施建设等道路硬件投资,同时也包括建设智慧交通等为代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管理设施建设,缓解交通压力。"疏"就是指充分发挥智能交通的技术优势和协同效应,结合各种高科技技术、产品,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过去传统的解决方法即采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力发展道路建设。由于政府财政支出的有限性和城市空间的局限性,该法的发展空间逐步缩小,导致近年来北京、广州等城市相继实行了汽车"限购"、"限牌"政策,寄希望于"禁"的手段来减缓城市交通压力。但这种抑制人们刚性需求的做法饱受诟病。
专家也呼吁"堵"不如"疏",发展智慧交通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解决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等问题的最好办法。从各国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确实可以提高交通效率,有效减缓交通压力,降低交通事故率,进而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能源。
车联网产业迎来政策机遇期
车联网是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运用,车联网项目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踏入新世纪,物联网、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兴起,具体到交通领域的应用便产生了智慧交通、车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当时不叫"物联网"而叫传感网,物联网概念的产生与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智能交通交汇融合,产生了智能交通行业的新动向-车联网。
车联网就是汽车移动物联网,是指利用车载电子传感装臵,通过移动通讯技术、汽车导航系统、智能终端设备与信息网络平台,使车与路、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城市之间实时联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从而对车、人、物、路、位臵等进行有效的智能监控、调度、管理的网络系统。
只与"人-车"相关的部分在国外叫车载信息服务系统(Telematics),也就是"狭义"的汽车物联网。Telematics是以无线语音、数字通信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平台,通过定位系统和无线通信网,向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交通信息、紧急情况应付对策、远距离车辆诊断和互联网(金融交易、新闻、电子邮件等)服务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车联网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每一辆汽车都可以被视为一个超级传感器节点,通常一辆汽车装备有内部和外部温度计、亮度传感器、一个或多个摄像头、麦克风超声波雷达,以及许多其他装备。目前,一辆普通轿车约安装100多只传感器,豪华轿车传感器甚至多达200余只。此外,未来的汽车将配备有车载计算机、GPS定位仪和无线收发装臵等。这使得汽车之间,以及汽车和路边基站之间能够无线通信。这种前所未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扩展了计算机系统对整个世界的感知与控制能力。
车联网项目已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第三专项)中的重要项目,首期资金投入达百亿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的重大专项第三项要求:加快突破移动互联网、宽带集群系统、新一代无线局域网和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应用,促进运营服务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而车联网项目作为物联网领域的核心应用,第一期资金投入达百亿级别,扶持资金将集中在汽车电子、信息通信及软件解决方案领域。
《2012-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即将出台,智能交通产业投资与发展将掀起新高潮。2012年7月31日至8月1日,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智能运输大会(ITSCC)在北京召开,大会期间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的相关负责人第一次公开解析了《2012-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战略》提出,到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要求的智能交通体系,实现跨区域、大规模的智能交通集成应用和协同运行,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和高效的物流服务,为本世纪中叶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具体目标为,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效提高公路交通安全和出行可靠性;着力增强水路运输效率和监管应急能力;显著促进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显著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形成智能交通产业。为实现上述目标,将重点支持交通数据实时获取、交通信息交互、交通数据处理、智能化交通安全智能化组织管控等技术的集成创新。还将加快智能交通基础性关键标准、应用服务标准的制定,推动标准贯彻执行和国际合作。
汽车网络产业正在变革
目前汽车电子部分成本占整车成本的35%,利润占销售60%,这个比例还将不断提高。这里汽车电子的成本大部分是汽车产品前装OEM软件费用,和汽车同步开发。目前汽车电子产品主要涉及到车载人机交互的平台、控制系统、传感器以及远程信息交互。但是随着IT产业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汽车软件的开发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应用开发的时间大大的缩短,可以从之前的2-3年缩短到1年以内,这个时候汽车一旦联网,软件就不需要再OEM,而仅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在汽车上下载一个App就可以,就像在手机上下载一个App。在底特律,微软给福特全新开发车载嵌入式系统,谷歌也不遗余力的和奥迪合作,而iOS6也开始进入汽车领域。
未来车辆联网以后,只需要下载一个App,就可以实现上游的数据分析和下游采集数据。这归功于新的嵌入式平台,给开发者带来了极大便利。这样的结果是,汽车公司外包汽车电子系统的相关汽车零部件企业将受到冲击,而谷歌、苹果和微软很可能会取代他们。或者说,计算机联网以来所发生的变化都会发生在汽车上,如果汽车企业不跟上这个潮流可能会失去很多机会。
比如汽车联网以后,汽车维修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所有的检测在网上随时能够看到,检测分析调整都可以在线完成,发生故障救援的时候,已经能够事先知道汽车问题所在。4S店也许不需要现在这么多停车位,工位也可以大大减少,消费信贷、汽车保险的格局将彻底被改变。汽车保险不会再每个人交一样的费用,而是通过对你驾驶行为模式的分析,经常经过的道路,周边的环境来判断一个人需要交的保费数额。
与此同时,产业链条上还在出现新的势力和全新的思路。比如,很多人不理解谷歌为什么要研发和生产无人驾驶汽车。而这并非互联网行业内人士的盲目扩张。实际上,这与谷歌把人类历史上能找到的书都进行扫描的思路是有相通性的,其核心的目的是通过一套自己的系统,把人类的信息和知识提炼出来,而这些信息和知识越多,机器就会变得更加聪明。
目前互联网对知识的积累的运用仅仅停留在最低层面的翻译。比如谷歌的Picasa,他的人脸识别基本能在一个人的照片存满100张以上开始自动识别该人的照片。
这就是基于知识,基于照片的系统学习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谷歌要扫街景,苹果和谷歌都要做地图,有了街景数据作为支撑,以汽车作为一个输入口。将改变汽车的驾驶,个性化定制、销售、旅行,对整个产业和生活都带来变化。比如由于网络大量积累的知识,汽车主动安全依靠车的传感器数据联网,当一个弯道每一辆车经过的时候就会被学习一遍,通过传感器知道这样驾驶过这个弯道是安全,还是不安全,并把最安全的驾驶模式找出来。因为有了街景地图的资源,谷歌能够让无人驾驶成为可能。
国外车载信息服务系统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国内市场刚起步
全球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市场开始进入快递增长期,以北美市场发展最为迅猛。诺达咨询的研究表明,全球车载信息服务系统(Telematics)市场从2005年开始,相关技术、商业模式逐渐成熟,消费者接受程度逐步提高,市场开始高速成长,产业生命周期正式进入茁壮期。在此期间,市场上将存在数量庞大的相关企业以及潜在的竞争者,众商家纷纷抢食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市场。目前北美市场占据全球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市场份额较大,未来欧洲与亚太地区有望步北美后尘,开始快速增长。
亚洲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市场目前以日韩为主,中国市场才刚刚起步。2009年3月丰田先将G-Book引入中国;2009年12月上海通用开始向凯迪拉克车主提供安吉星服务,并迅速向下覆盖至旗下多个其它品牌。本土厂商上汽集团于2010年4月推出了首个基于联通3G网络的前装车载信息服务系统-INKANET。
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市场可以分为前端市场(BM:BeforeMarket)和后端市场(AM:AfterMarket)两个部分。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前端市场指在汽车出厂前已安装车载信息服务系统终端,就可以开始提供车载信息服务。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后端市场是指在汽车出厂之后,用户根据自己对车载信息服务的需要,安装车载信息服务系统终端并享受相应服务。前端市场主要取决于新车市场的销量和所销售新车中车载信息服务系统终端的装配率;后端市场主要取决于汽车保有量和消费者对车载信息服务的需求程度。随着车载信息服务在国内的推广和消费者认知程度的提高,前后端市场的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应用终端装配率都将不断提升。
无论是从汽车新车销量还是保有量看,我国庞大的汽车市场都为国内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市场提供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