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棉纺织总工程师论坛探讨行业技术进步方向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经成为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因。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装备,推行自动化连续化生产,减少用工成本,是棉纺织企业的唯一出路。
在市场形势严峻,企业生存困难的时候,产业如何才能转型提升?
11月11日~12日,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办,中棉行协专家委员会、中国纱线网承办,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12中国棉纺织总工程师论坛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全国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徐文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李书勤针对当前行业形势、未来发展及应对措施等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华芳修武纺织公司总经理朱敏峰提出,应用新型设备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多位业内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围绕“提高设备自动化生产,推动非棉纤维开发应用”主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企业面临三座大山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受欧债危机影响继续呈下行态势,需求不旺。同时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对纺织工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纺织生产增速持续下降,投资增速下降,效益增速下滑。由于全行业经济下行,产品积压,棉价大幅高于国际市场,进口纱线大幅增长,企业关停较为严重。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指出,当前纺织工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国内棉花价格大大高于国际市场。长期以来,国内棉花价格由国家制定,进口棉花由配额限制,棉纺产品纱、布却按国际市场定价,国内市场棉价长期高于国际市场(无税价),最高达到5000~5500元/吨,这使中国棉纺织品在国际上失去了竞争力。2012年,国际需求下降,我国纱线出口量大幅减少,而另一方面进口纱大增,许多针织厂、织布厂都大量进口纱线。这是造成国产棉纱大量积压,大量中小纱厂限产停产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企业工资成本上升,融资困难。近年来,国内劳动力、燃料、电力等生产要素价格呈刚性持续上涨态势,有效化解不断增长的生产成本已经成为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据企业反映,2012年劳动力价格上涨了5%~10%,同时用电价格继续上涨,浙江、江苏每度电增长3~4分钱。在各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同时,人民币升值等政策成本的叠加,融资难、融资贵也加大了企业的成本上升。尽管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提高,但多数企业难以完全消化多重成本上涨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多数企业产品提价空间有限,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压力不断加大。
徐文英表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经成为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因。棉纺织行业淘汰落后装备,实现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发展的首选目标。对企业来讲,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装备、推行自动化连续化生产,减少用工成本,仍然是唯一出路。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工作,仍然是企业领导和总工程师要密切关注并切实做好的工作。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结合协会近期市场调研情况分析认为,目前产品订单向大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中小企业关停现象普遍。由于生产成本上涨明显,行业成本优势不断减弱。同时国内外棉价差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对于这些不利因素的长期存在,企业应有心理准备。她同时鼓励企业树立信心。在困难面前,许多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高支纱、增加非棉纤维使用等措施努力消除高棉价差的不利影响;通过使用自动化连续化的先进设备减少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问题。
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李书勤分析认为,目前棉纺织企业面临需求萎缩、税负负担过重和国内棉花价格高这三座大山。对棉纺织企业来说,外部环境无法掌控,应苦练内功,把精力放在提高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创新水平上。
技术进步持续推进
虽然近两年棉纺织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但行业技术进步的步伐没有停止。
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叶戬春介绍,“十一五”以来,棉纺行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先进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加快了工序的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化,纱线产品的质量大幅提高。
棉纺织产品开发创新进程也不断加快。传统的纺纱产品以纯棉、涤棉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化纤产品的差异化、功能性水平得到了很大发展,纺纱开发创新的产品越来越多。纺纱加工的纤维原料已由棉与棉型化纤混纺扩大到棉与毛、丝、麻以及各种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使用,纱线的形态和结构也由传统的平纱向竹节、赛络、包芯等多方向发展。近年来,纺纱新材料不断问世,使纺纱新产品层出不穷。新型纤维如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环保性纤维的广泛使用,是保持纺纱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研究纺纱不同的工艺流程及不同纤维的排列组合,可生产出各具特色的纱线。
他同时指出,受国内外市场的拉动,棉纺织行业发展较快,企业数量增多,改造任务重,在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人员素质、生产管理等方面仍需提高。目前,“三无一精”技术装备的占有率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产品品种不能完全适应高端市场需求,特别是纱布质量稳定性达不到高档产品的质量要求。我国棉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差距仍较大,新型纺纱设备所占的比重还很低。
与主要竞争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目前我国在资源及劳动力成本方面已不具竞争优势,棉纺织企业要向创新和品牌要效益。
他认为,棉纺织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是:加大棉纺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广先进技术,加速更新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发展新型纺纱技术、节能减排环保技术、高技术纤维和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应用等予以积极支持。提倡以扩大内涵为主的技术改造,反对盲目扩大规模,对单纯增加纺纱能力的项目要慎重选择。鼓励新型纤维等多种纤维混纺复合交织产品的开发,鼓励多种纱线结构的新产品开发,提高精梳、紧密纺纱线质量水平。棉纺企业还要苦练内功,挖掘潜力,把节约能耗做到极致,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同时,推进棉纺织工业与信息化融合进程,目标是在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棉纺企业中,应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比例从7%提高到10%。
先进装备助力升级
行业转型提升离不开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助力。哪些技术和装备能带动企业在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突破瓶颈,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问题,成为棉纺织总工程师关注的重点。对此,叶戬春着重提出了10项新技术推广项目,包括:棉花新标准推广使用,计算机配棉技术,纺纱高效工艺技术,多纤维复合混纺加工技术,新结构纱线加工技术,细纱长车(1008锭/台以上)带集体落纱技术,粗、细、络联合应用技术,新型纺纱技术,在线、离线检测技术,纤维循环再利用技术。
在棉纺织行业的提升过程中,纺机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之一。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建平表示,纺织行业已开始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棉纺企业对纺机设备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以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为技术优势特点的全流程成套设备将成为新型纺织企业的主流设备。使用全流程成套设备能够满足棉纺企业发展的需求,传统棉纺企业所遇到的众多问题都将一一化解。
作为全流程棉纺织机械成套设备供应商,经纬纺机对纺织纤维以及纺纱的梳理、牵伸、加捻、卷绕、织造、气流控制、电气控制等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经纬独有的专家纺纱系统,在纺机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据介绍,经纬纺机清梳联、粗细联、细络联、集体落纱细纱机等设备具有省工的特点;清梳联短流程、细纱长车高速高效,减少配台,节省了空间:清梳联、精梳机、自络剪切控制,节省了原料;高产梳棉机、异性纤维分检机、新型精梳机、数字嵌入式匀整系统、恒张力纺纱系统实现了高速、高效、高质量;经纬e系统帮助企业提升管理;经纬纺机的专家服务、备件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增值服务。
其中,细络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端的技术设备,是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在纺织行业的具体体现。细络联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自动化程度高,落纱、插管全部自动化,节省人力,万锭用工可降到18人;二是质量在线检测,而且一台细纱机对一台络筒机,发现弱捻纱、毛羽纱、成形不良等质量问题可以追溯到具体的某一细纱锭上,便于把纱疵消除在初始阶段;三是生产效率高。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在改变着企业的管理模式。“全国纺织工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杭州永翔纺织有限公司应用信息技术推动精细化管理,改变并完善了生产经营模式。据总工程师王新法介绍,永翔纺织公司应用计算机分包配棉系统有效降低了公司原料库存,减少了资金占用,公司原料库存量由早期的3~4个月压缩至1个月,降低财务成本300万元/年左右。在满足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前后配棉平均等级下降0.5级,节约生产原料成本300万~500万元/年左右。量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论坛现场,细络联、计算机配棉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使用成为总工程师们关注的热点。虽然面临着入世以来最困难的市场形势,但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步伐仍在向前。大家都清醒地认识到,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