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智能制造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爆发

  工业机器人能够极大提高生产力、创造新的工作并在短期内提高工人工作的安全性。由于工业机器人优势明显,在智能制造时代下是工业生产的必需品。

  2013年12月《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富士康从2012年启动用机器人代替人的项目,计划在2013-2015年内投运100万台机器人,即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打点折扣,其三年内新安装的机器人数量应该会超过50万台。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即将爆发。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200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仅约为1500台,到了2013年需求量达到了28200台,在10年的时间内增长了13倍左右。据预测,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万台左右,与日本并驾齐驱;2015年的需求量将达到3.4万台,将超过日本3000台左右;2016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与日本、韩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加明显。例如韩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国家,每10000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数量396台;日本的万人拥有量也达到了339台;德国则以267台的万人拥有量位居第三。而中国的万人工业机器人拥有量则仅为23台,不及国际平均水平58台的一半。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我国比例为6.4%,日本26.6%,美国13.8%,德国13.6%,韩国10.8%。由此来看,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意味着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013年12月《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出未来国产机器人应用的重点领域是:汽车及零部件、纺织、物流、国防军工、制药、半导体、食品等行业。以下是相关人士从机器人密度、产业升级和人工替代、市场渗透率三个不同角度来对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前景进行预测。

  以机器人密度来看,2013年底中国制造业工人数量约是2.207亿,保守估计需要用到机器人的汽车、配件、3C、化工和食品等行业人员1.1亿。如果在2020年后中国机器人密度按计划达到100以上,则至少需要110万套;而中国目前机器人保有量约15万,则至少还有85万台的缺口。按照均价每套15万估计,则共有1275亿的市场。

  从产业升级和人工替代来看,有社会学家预计我国2015-2016年将迎来人口拐点,2013开始劳动力供给每年至少减少100万,至2020年总计至少减少1000万。按现在制造业就业人口占非农就业人口的比例63%来估计,则未来6年制造业就业人口总供给减少630万。一般中低端制造业机器人的人工替代效应是5-6人,不考虑产业升级因素,仅此一项就需要105-126万台机器人。再考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的效应,预计需要50万台左右在高端机器人应用领域;合计155-176万台。

  从市场渗透率来看,2013年底,我国实有企业数量达到1527.84万户,其中现代制造业实有企业32.60万户;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共4436.29万,其中制造业约占6%,数量为有264万个。假设大企业使用的工业机器人100万台;2020年制造业小企业的5%的企业使用机器人,平均拥有2-3台机器人,则总共需要26.4-39.6万台机器人。则我国未来10年的机器人总量应超过126.4-139.6万台套。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