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机器换人”风生水起 机电技工成“香饽饽”

  在理想情况下,再过7年时间,广州全市8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将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同时,广州将拥有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年产10万台(套)工业机器人整机及智能装备的产能。在最新公布的一份激励政策里,描述了广州到2020年的这样一个壮观愿景。

  尽管佛山还没有类似政策和目标,但这股近在咫尺的浪潮,很难让这座制造大市置身事外。事实上,佛山的机器人供需链已开始在内部形成循环。对于佛山制造而言,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已经势不可挡。

  真正值得人们关心的是,在机器人加入后,那些制造业岗位和从业者的命运。种种迹象表明,机器人大规模“抢饭碗”的现象与佛山还有相当距离。与此同时,一部分依靠一定难度的技能支撑的传统岗位即将消失;在机器人生产线上,将出现更多技能和薪酬两极分化的岗位。

  节约出来的人力何去从?

  在机器自动化时代,工人需要保持学习的欲望。“工人不会因为新设备的到来而被淘汰,但会因为不适应或不学习而被淘汰。”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表示,“机器换人”,是指用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与装备代替劳动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今年,东莞为此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在国内,从长三角到珠三角,工业机器人都迎来了空前的热度。本周来自杭州的消息称,今年当地将实现“机器换人”项目总投资818亿元以上。

  广州则计划到2020年要打造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全市8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而在佛山各工业园内,越来越多企业对此开始有切身体验。

  “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工人越来越不好招了。”作为专门从事汽车排气管焊接的企业,佛山市光昱不锈钢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陈静波表示,去年9月该公司引进一台焊接机器人,目前已完全融入生产正轨,效果令人惊喜。“目前一台机器人能同时焊接不止一种产品,相当于原来的2—4个人的工作量,效率是原来的2.5倍。”陈静波告诉记者,投入机器人以后,漏焊现象大大减少。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