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项目按不同维度分类是工业4.0由虚务实的前提
从14年开始讲工业4.0,智能制造相关的课程开始,很多听众向我反映讲的内容太宏观了,听过之后无法落地。
其实工业4.0是德国的工业蓝图,描述的是德国工业的未来场景,而且是德国工业的一个长期的未来场景。通常有一个尝试,距离越远的,看到的越宏观,而距离越近,看到的才会越微观。其实工业4.0概念提出来之后,研究工业4.0更多的是从宏观层面描述,描述更多的是趋势。而趋势的东西,距离落地还需要时间。
落地需要微观视角
人生规划落地需要微观视角
最近几年,我的状态就和工业4.0的状态很类似。从2012年之后,认识我的朋友多数都要劝我,不要太虚,要找一个具体的事情落地。很多人对我的一个误解是我不具备落地能力。其实我是从程序员、到项目经理、到咨询顾问、到媒体这条路经成长起来的,我是最懂项目如何落地的。
在2009年之前,我是做落地的事情的,但随着涉及知识面越来越宽,自己有了一个宏观的目标,因为目标比较远,所以还没有办法腾出精力从微观入手。
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会在某一个时间段,专注于一个领域一段时间。就比如最近我希望在个性化定制领域落地一些事情,我的视角就从宏观的工业4.0、物联网落到了个性定制领域。
最近会专注研究个性化定制。
大型项目落地需要微观视角
对于一个大型项目而言,如果要保证项目的真正有序运营,需要将大项目分解成为可监控、可考核、可跟踪的子项目。而大项目分解最重要的技能是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这个技能就是将项目按不同维度分类,如果某种分类方式能够非常好的考核、跟踪项目进度,那么就会形成一系列的子项目。逐步细分,保证每个breakstone都可落地,那么这个大型项目就具备了落地的能力。
供应链策略落地需要微观视角
我职业生涯最多的经历是软件和供应链管理咨询相关。而自己在供应链管理咨询生涯中,参与了很多大型的供应链项目,这些项目很多都是跨国公司,非常大的供应链咨询项目。这些项目中,企业的经营地域广、经营范围大,很难用同样的策略应用于所有地区、所有产品。所以在项目上,最常用的方法是按不同维度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区,不同类型的产品设定战略。
分类是供应链管理咨询落地的前提。
在i2做供应链管理咨询时,最常用的分类维度是地区、产品类型。
而在Servigistics作备件管理相关的咨询时,分类维度除了要考虑地区、产品类型外,还要考虑使用频率、备件重要程度、备件价格等等重要因素。
所以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发现对落地最有用的工具是分类:对项目管理而言WBS是最有用的工具。而对于供应链管理而言,最有用的工具是Segmentation(细分领域的工具)。
在讲创业时,我帮助学生分析商业模式的一个方法是:不断的给自己的客户增加描述修饰语,当一个描述词不能代表描述的客户的时候,就将客户分开,用不同的定语继续描述客户画像。直到能够具体描述客户的特点,再根据具体描述的特点,增强产品特性。这个方法实际上也是我描述的从不同维度分类。
工业4.0如果要落地,首先要对工业4.0涉及的领域,做分类,有针对性的讨论。
就如在工业4.0以个性化定制为起点?还是以机械行业为起点?文章中提到的,首先将工业4.0的企业分为以终端消费者为最终用户的个性定制生态和以制造企业为最终用户的设备供应生态两类。
而对个性定制生态继续分类的话,我会选择另外一个维度:外观的个性定制和功能的个性定制。
如果不区分外观的个性定制、功能个性定制讨论个性定制很难再深入。
对于工业4.0而言,个性定制是趋势,而工业4.0是未来的工业形态,所以个性定制的形态是未来。因为完全的个性定制是非常非常难的。
但对于外观的个性定制而言,相对容易实现。
比如红领制衣实现的个性化定制,主要原因是因为服装行业,服装的功能非常简单,而用户更多的是关注一些外观上的个性化定制。
功能的个性化定制非常难。
大家都知道海尔佛山洗衣机是互联网工厂的一个示范,号称可以做到个性化定制。但其本质是:外观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的可选项定制。
我强调的是功能的可选项定制,而非个性化定制。因为海尔工厂的这个核心是海尔提供各种选项让用户选择,超越了这些选项,海尔工厂是不可能生产的。
真正功能的个性化定制,在汽车行业出现过,但不是汽车制造行业,而是汽车改装厂作的。
只有现在的汽车厂,能够在流水线上提供改装厂这样级别的个性定制功能的产品,工业4.0才是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定制。而在其他层面上的个性化定制,最多就是:外观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的可选项定制。
所以工业4.0如果要落地,一定要从微观视角入手,而分类是最简单的从微观入手的方法。
我最近从个性定制入手研究工业4.0,而对于个性定制,首先要区分:外观定制和功能定制两类。从功能、外观两方面讨论。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