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3007 镭射多功能超声波测距仪技术阐述
CP-3007
镭射多功能超声波测距仪
特点:
超声波测距仪是 完全适用于家庭装修、买空调时计算面积体积、房地产代理商或 建筑工人 所必须的、需要的快速测量房间和房间面积的工具, 超声波测距仪能够测量直线距离从036M到18M。(1.2英尺—60英尺) 超声波测距仪是利用发射超声波到被测物体,然后计算超声波往返时间来确定测量距离的。
超声波测距仪各键的作用:
镭射光标: 用于指示被测平面。
MEASURE: 测量距离,一直按可以连续测量.关机后按此键可开机.
公/英尺转换键: 可将被测数值单位由米转换为英尺或由英尺转换为米。
激光键: 按“LASER”键即点亮激光,LASER,MEASURE两键6秒不操作,激光自动关闭。
自动关机: 1分钟自动关闭显示屏。
3 个记忆体: 可存储3个不同的测量值,这个功能能将一个房间的长、宽、高的数值一次全都测出来。
面积及体积快速计算键: 可以快速得到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数值。
加减功能: 可以加或者减,测得的两个数据。
清除记忆功能键: 可以快速删除所有贮存数据。
使用前的准备
安装电池: 测距仪使用9V (6F22)。
警告: 只能使用同尺寸、同类型的新电池。
电池安装说明
1/ 按照电池盖上指示方向滑动并打开电池盖。
2/ 请对照电池盒上标出的电池极性标志和电池极性一致后将电池装入电池盒中
3/ 一旦液晶显示屏显示缺电的电池时,该电池就必须更换。
警告
-用过的旧电池必须妥善处理,不可焚烧或掩埋。
-镭射指示的被测平面必须能对镭射光进行漫反射。
-镭射灯不能直射眼睛,不要照射动物或人。
注意事项
如果长期不使用测距仪时请将电池取出以免电池液漏出而损坏仪器。
保存
测距仪对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比较敏感,请将测距仪放置在测量环境中15分钟后再使用。
概要
MEASURELASER
M1M2M3
+FEET/METER-
+--
AREAVOL
ALL MEMORY CLEARSTORE
开机
上电全屏显示,一秒钟后显示环境温度,再一秒钟后自动回到公制的清零状态。
测量:
1.按“FEET/METER”键选择英制/米制作为测量数值单位。
2.把测距仪的底端面垂直平放在墙上,离地面距离保持1米以上,确保要测量点与测距仪之间设有任何障碍物,并且保持手不要晃动。
3.按“MEASURE/ON ”时蜂鸣器会叫一声,当蜂鸣器连叫二声时,测量结果已示在显示屏。
注意事宜 :
1)被测点与测距仪之间不能有障碍物,否则所测的值是障碍物到测距仪之间的值。
2)被测平面要光滑。
3)环境要求无尘、无风、无噪音并保持室内干燥。
存储测量值:
1、按“MEASURE/ON”键测量一组数据值。
2、按“STORE”键,然后再按记忆键(M1、M2、M3),你可选择不同的存储区域。
3、重复步骤1、2可存储3组测量值,分别存放在M1、M2和M3。
4、若要查询存储内容,可直接M1、M2或M3,则存储的测量值将显示出来。
5、删除存储测量值的方法,注入一个新的测量值到M1、M2、M3,或者按记忆清除键3秒即可全部清除。
6、关机后3秒再开机,存储器内容将丢失。
计算体积:
在一个房间里测量出房间的长、宽、高,然后把测量值分别存储在M1、M2、M3,再按“VOL”键,结果将自动计算并显示在显示屏。
计算面积:
1、测量出长度和宽度并分别存储在M1,M2。
2、先按“AREA”键,再按M1,M2,结果将自动计算并显示在显示屏上。
加减测量距离:
1、测量出两种不同的尺度,分别存储在M1,M2。
2、按“ALL MEMORY CLEAR”键清零。
3、按“+ M1+ M2+”的顺序按键计算出M1+ M2。
4、按“ALL MEMORY CLEAR”键清零。
5、按“+ M1- M2+”的顺序按键计算出M1- M2。
使用背光:
按任意键,将启动LCD背光功能,无按键操作,8秒后将自动关闭幕背光。
使用激光:
按LASER,将启动激光功能,无按键操作除掉MEASURE键和LASER键,6秒后将自动关闭幕激光。
警告
-保持测距仪干燥,若不慎弄湿请立即擦干。
-应在常温环境下使用和存放测距仪。
-请小心轻拿轻放。
-保持测距仪远离灰尘和污渍。
-请不要更改机内原器件
规格
使用电源:一节9V电池(6F22)
测量单位:英尺、米
测量精度:0.5%
使用频率:40 kHz (超声波)
工作温度:0° to 43°C
测量范围:0.36 to 18m
外型尺寸:146x73x47mm
重量(不含电池): 144.6g
镭射光束
功率﹤1mW (毫瓦)
波长: 650nm (纳米)
镭射光符合EN60825-1的二级镭射标准
>>>进入仪器商城查看本条信息的发布人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数字式照度计使用说明书
下一篇:航天测控:测试领域新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