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能源大棒后的战略之困
最近几年每逢岁末年初,总归能看到一些关于俄罗斯的消息。这些消息大致上用三个词就可以形容:天然气、前盟友和争端。从2004年末的摩尔多瓦到2005年末的乌克兰以及现在的白俄罗斯,莫不如此。
对于上述三个词所传递的种种政治和安全含义,很多人认为这表明俄罗斯很好地抓住了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的有利契机,灵活使用能源武器维护国际利益。这种判断肯定有其合理之处,不过,笔者更愿意将诸多涨价事件解读为俄罗斯正面临着难以逾越的战略之困。
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沉沦的十年后,近几年俄罗斯的经济终于取得强劲增长。但没有人会否认,能源出口在其国内经济的恢复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作用。目前俄罗斯中央财政预算中有超过一半来自能源出口收入便是有力的说明。
凭借着国际能源价格的飞涨,俄罗斯不仅经济实力得以高速成长,而且其国际地位也大幅提升并重新回到世界政治的舞台中心。
娴熟地运用能源手段对其他国家施加影响,大概是俄罗斯回到世界舞台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东边,一条到底是通往中国还是日本的石油管道曾在很长时间内牵动着东北亚国家的神经,至今余波未消;如今在西边,俄罗斯又根据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对邻近国家提出几乎是成倍的涨价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与俄罗斯发生能源价格纠纷的邻近国家不仅是以俄罗斯为主导的独联体成员,而且还都曾是俄罗斯的重要盟友。比如,乌克兰直到两年前还是俄罗斯的亲密伙伴。再比如,白俄罗斯不仅是俄罗斯最为坚定的盟友,而且也是其西边的最后一个盟友。
对于这样一群与本国有着特殊关系的国家,俄罗斯也提出涨价要求,首先自然是经济利益的考虑。毫无疑问,涨价能给俄罗斯带来不菲的额外收入。但是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观察,一连串类似的事件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意义更为重大。
一方面,它明确地反映了这些国家的某些重大政策并不符合俄罗斯的期待,甚至直接挑战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为了使他们回到俄罗斯所希望的轨道上来,俄罗斯必须使用能源大棒敲打它们。
另一方面,频频使用能源武器清晰地表明俄罗斯极度缺乏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以迫使或吸引这些国家做出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的政策选择,以至于只能屡屡借助天然气涨价这种胁迫性的极端方式来实现各种目标。
就现状而言,作为一个大国,俄罗斯对邻国可以使用的战略手段实在不多。准确地说,俄罗斯正面临着严重的战略之困。
军事上,俄罗斯丧失了对邻国的有效威慑。以格鲁吉亚为例。无论是从人口数量还是国土面积来衡量,它都是一个小国。但就是这个小国丝毫不惧怕俄罗斯的军事存在,数次同俄罗斯发生激烈的外交冲突,坚持俄罗斯从本国提前撤军。
文化上,以往在苏联境内通行的俄语不断遭受着各独联体国家母语的侵蚀,其影响力和使用范围都在急剧地缩减。除了白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外,其他独联体国家都规定本国主体民族的语言而非俄语为官方语言。
政治上,不少独联体国家在和俄罗斯的关系愈走愈远的同时,丝毫不掩盖对欧盟甚至北约的向往并想尽办法加入之。在颜色革命的反衬下,普京在俄罗斯的强人统治也越来越显得格格不入。
本应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手段,在俄罗斯目前经济利益至上的外交取向下,只能发挥非常有限的效果———事实上,应该是起到了相反的效果。经济不是为战略服务,而是战略为经济服务———为了实现经济利益,即使明知天然气涨价会引起亲密盟友的严重抵触情绪甚至与本国发生剧烈冲突,仍然在所不惜。
是不是通过涨价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大得可以超过战略利益损失呢?以白俄罗斯为例。只要对最新达成的俄白两国天然气协议稍稍进行计算便可知道,通过涨价2007年俄罗斯最多只能从中获得接近9亿美元的额外收入。9亿美元确实不能说少,但把9亿美元和一个忠实的甚至惟一的重要战略盟友进行权衡,孰轻孰重,自然见分晓。
成也能源,败也能源。因为能源涨价,俄罗斯的战略地位迅速提高。但过度地沉迷在能源涨价所带来的国力提升的欢欣中,并且过分地陷入一分一毫的经济利益算计反而会损害俄罗斯长远的外交利益。
挥舞着能源大棒的俄罗斯必须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它所能获得的仅仅是有限的金钱和外界对俄罗斯的爱恨交加,失去的却可能是未来的地缘政治。
对于上述三个词所传递的种种政治和安全含义,很多人认为这表明俄罗斯很好地抓住了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的有利契机,灵活使用能源武器维护国际利益。这种判断肯定有其合理之处,不过,笔者更愿意将诸多涨价事件解读为俄罗斯正面临着难以逾越的战略之困。
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沉沦的十年后,近几年俄罗斯的经济终于取得强劲增长。但没有人会否认,能源出口在其国内经济的恢复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作用。目前俄罗斯中央财政预算中有超过一半来自能源出口收入便是有力的说明。
凭借着国际能源价格的飞涨,俄罗斯不仅经济实力得以高速成长,而且其国际地位也大幅提升并重新回到世界政治的舞台中心。
娴熟地运用能源手段对其他国家施加影响,大概是俄罗斯回到世界舞台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东边,一条到底是通往中国还是日本的石油管道曾在很长时间内牵动着东北亚国家的神经,至今余波未消;如今在西边,俄罗斯又根据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对邻近国家提出几乎是成倍的涨价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与俄罗斯发生能源价格纠纷的邻近国家不仅是以俄罗斯为主导的独联体成员,而且还都曾是俄罗斯的重要盟友。比如,乌克兰直到两年前还是俄罗斯的亲密伙伴。再比如,白俄罗斯不仅是俄罗斯最为坚定的盟友,而且也是其西边的最后一个盟友。
对于这样一群与本国有着特殊关系的国家,俄罗斯也提出涨价要求,首先自然是经济利益的考虑。毫无疑问,涨价能给俄罗斯带来不菲的额外收入。但是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观察,一连串类似的事件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意义更为重大。
一方面,它明确地反映了这些国家的某些重大政策并不符合俄罗斯的期待,甚至直接挑战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为了使他们回到俄罗斯所希望的轨道上来,俄罗斯必须使用能源大棒敲打它们。
另一方面,频频使用能源武器清晰地表明俄罗斯极度缺乏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以迫使或吸引这些国家做出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的政策选择,以至于只能屡屡借助天然气涨价这种胁迫性的极端方式来实现各种目标。
就现状而言,作为一个大国,俄罗斯对邻国可以使用的战略手段实在不多。准确地说,俄罗斯正面临着严重的战略之困。
军事上,俄罗斯丧失了对邻国的有效威慑。以格鲁吉亚为例。无论是从人口数量还是国土面积来衡量,它都是一个小国。但就是这个小国丝毫不惧怕俄罗斯的军事存在,数次同俄罗斯发生激烈的外交冲突,坚持俄罗斯从本国提前撤军。
文化上,以往在苏联境内通行的俄语不断遭受着各独联体国家母语的侵蚀,其影响力和使用范围都在急剧地缩减。除了白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外,其他独联体国家都规定本国主体民族的语言而非俄语为官方语言。
政治上,不少独联体国家在和俄罗斯的关系愈走愈远的同时,丝毫不掩盖对欧盟甚至北约的向往并想尽办法加入之。在颜色革命的反衬下,普京在俄罗斯的强人统治也越来越显得格格不入。
本应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手段,在俄罗斯目前经济利益至上的外交取向下,只能发挥非常有限的效果———事实上,应该是起到了相反的效果。经济不是为战略服务,而是战略为经济服务———为了实现经济利益,即使明知天然气涨价会引起亲密盟友的严重抵触情绪甚至与本国发生剧烈冲突,仍然在所不惜。
是不是通过涨价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大得可以超过战略利益损失呢?以白俄罗斯为例。只要对最新达成的俄白两国天然气协议稍稍进行计算便可知道,通过涨价2007年俄罗斯最多只能从中获得接近9亿美元的额外收入。9亿美元确实不能说少,但把9亿美元和一个忠实的甚至惟一的重要战略盟友进行权衡,孰轻孰重,自然见分晓。
成也能源,败也能源。因为能源涨价,俄罗斯的战略地位迅速提高。但过度地沉迷在能源涨价所带来的国力提升的欢欣中,并且过分地陷入一分一毫的经济利益算计反而会损害俄罗斯长远的外交利益。
挥舞着能源大棒的俄罗斯必须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它所能获得的仅仅是有限的金钱和外界对俄罗斯的爱恨交加,失去的却可能是未来的地缘政治。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战略应该如何调整 三问中国能源业
下一篇:纳米条形码:让病毒快速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