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产业布局正逐渐理顺
2008年一季度,中国钢铁工业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国家批准了湛江和防城港这两个钢铁基地项目开始前期工作。如果这两个项目建成,那么,中国钢铁工业从资源型布局向市场型布局调整的进程就前进了一大步,中国钢铁的市场型布局雏形已经形成。5月2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兼首席分析师单尚华就沿海钢铁基地建设这一话题如是说。
之前一直负责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工作的单尚华参与了中国海岸线上10来个钢铁基地项目的论证,并主持编制了不少项目的规划方案。他对中国钢铁产业布局调整的必要性深有感触:沿海大钢的建设、钢铁布局的调整,是钢铁企业在目前这种条件下向高水平过渡必须走的一步棋,只有这步棋走好了,才能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集中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今后钢铁工业的发展。
中国钢铁产业布局正逐渐理顺。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规划,中国钢铁产业的布局要向沿江、沿海转移。从目前来看,钢铁行业已经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逐步对布局进行调整。
单尚华表示,沿长江布局的钢铁企业,包括东部的宝钢,中部的马钢和武钢,以及西部的攀钢,这个布局在这些钢铁企业建设的时候就已经成形了。而在沿海钢铁企业的布局方面,最近几年的动作才比较大。前几年批准的鞍钢鲅鱼圈项目和首钢京唐钢铁公司曹妃甸项目将于2008年下半年投产。现在国家又批准了广西防城港和广东湛江钢铁项目开展前期工作,中国沿海布局的规划已经逐渐清晰。
沿海、沿江布局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这种布局下的钢铁企业依靠“吃”进口矿,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减少国家陆路运输的压力;另一方面,沿海地区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先锋”,发展速度较快,对钢材的需求也更旺盛。比如东南各省,由于资源少,钢铁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而当地的经济发展较快,对钢材的需求旺盛。所以基于“吃”进口矿和紧靠市场的考虑,中国钢铁行业非常有必要调整布局。
当然,钢铁行业的布局调整不仅包括沿海、沿江布局,在内地钢铁企业中也应有所规划。单尚华认为,在内地钢铁企业中真正有战略布局调整意义的,是攀枝花地区和包头地区,因为这是国内拥有资源优势的地区:攀枝花地区的钒钛资源以及包头地区的稀土资源在世界上都是具有相当优势的。现在看来,这两个地区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努力。
对于其他内地钢铁企业,单尚华认为应该以矿定产,根据资源掌控和开采情况来确定企业的发展规划,这也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从战略的角度来讲,过去几年内地小钢铁企业滚动发展起来后,只是成了产量上的大企业。这些企业要想真正参与国际竞争,装备就必须实现大型化、现代化,大型化就要淘汰老的设备。与其在内地淘汰后再新建大的,不如转移到沿江、沿海地区,这样能够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新项目不建起来,淘汰落后很难进行。关于淘汰落后和沿海大钢项目的关系,单尚华表示:“现金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过去的观念是先破后立,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如果新的企业不建起来,淘汰落后的工作也很难进行。”单尚华认为,新厂建立起来以后,在市场条件下,内地一些企业因为生产设备档次相对落后、原燃料消耗大、成本高,生存空间将大大减小。再加上行政力量的推动,这些档次较低的产能自然就会被淘汰。
从钢铁行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来看,落后产能不淘汰,钢铁行业就没有发展空间。单尚华表示,现在所说“中国钢材供需基本平衡”,但这个平衡是低水平的平衡,落后生产能力的比例还相对较大。目前,中国还有4,000多万吨的窄带钢产量,如果要全部淘汰,至少需要10条高水平的热轧生产线才能填补。这也造成了现在市场上的板材价格跟长材相比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的局面。如果这部分窄带钢不淘汰,宽带钢就占不到相应的市场份额,想要提高制造业的发展水平,难度也就更大。
山东、福建的沿海项目处于酝酿阶段。在湛江和防城港这两个项目获批之后,单尚华表示,国内是否再建新的钢铁基地就需要视钢铁行业淘汰落后的进度而定,因为建新厂的基础就是必须要淘汰落后。目前,中国钢铁企业沿海布局的调整已形成了基本的框架,还有一些沿海钢铁项目正在酝酿中。单尚华透露,目前还有两个项目正在论证过程中,一个位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山东省,另一个则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省。
从整体上来看,山东钢铁工业发展的档次是相对较高的。这体现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山东钢铁企业装备水平以及对环保设施的重视程度,普遍好于河北的钢铁企业。部分山东民营钢铁企业的起点就是200多平方米的烧结机、1,000多立方米的高炉、120吨的转炉。但是,单尚华认为,山东钢铁工业目前面临的问题、难点也不少。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山东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2007年的GDP处于全国第二位,今后汽车行业、家电行业、机床行业、农业机具行业等的发展潜力也很大。山东的钢铁企业产能虽然不低,年产能4,000多万吨钢,但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尤其是在品种上。因此,山东省钢铁工业急需建设一家现代化的钢铁企业,支撑山东经济的发展。
之前一直负责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工作的单尚华参与了中国海岸线上10来个钢铁基地项目的论证,并主持编制了不少项目的规划方案。他对中国钢铁产业布局调整的必要性深有感触:沿海大钢的建设、钢铁布局的调整,是钢铁企业在目前这种条件下向高水平过渡必须走的一步棋,只有这步棋走好了,才能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集中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今后钢铁工业的发展。
中国钢铁产业布局正逐渐理顺。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规划,中国钢铁产业的布局要向沿江、沿海转移。从目前来看,钢铁行业已经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逐步对布局进行调整。
单尚华表示,沿长江布局的钢铁企业,包括东部的宝钢,中部的马钢和武钢,以及西部的攀钢,这个布局在这些钢铁企业建设的时候就已经成形了。而在沿海钢铁企业的布局方面,最近几年的动作才比较大。前几年批准的鞍钢鲅鱼圈项目和首钢京唐钢铁公司曹妃甸项目将于2008年下半年投产。现在国家又批准了广西防城港和广东湛江钢铁项目开展前期工作,中国沿海布局的规划已经逐渐清晰。
沿海、沿江布局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这种布局下的钢铁企业依靠“吃”进口矿,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减少国家陆路运输的压力;另一方面,沿海地区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先锋”,发展速度较快,对钢材的需求也更旺盛。比如东南各省,由于资源少,钢铁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而当地的经济发展较快,对钢材的需求旺盛。所以基于“吃”进口矿和紧靠市场的考虑,中国钢铁行业非常有必要调整布局。
当然,钢铁行业的布局调整不仅包括沿海、沿江布局,在内地钢铁企业中也应有所规划。单尚华认为,在内地钢铁企业中真正有战略布局调整意义的,是攀枝花地区和包头地区,因为这是国内拥有资源优势的地区:攀枝花地区的钒钛资源以及包头地区的稀土资源在世界上都是具有相当优势的。现在看来,这两个地区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努力。
对于其他内地钢铁企业,单尚华认为应该以矿定产,根据资源掌控和开采情况来确定企业的发展规划,这也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从战略的角度来讲,过去几年内地小钢铁企业滚动发展起来后,只是成了产量上的大企业。这些企业要想真正参与国际竞争,装备就必须实现大型化、现代化,大型化就要淘汰老的设备。与其在内地淘汰后再新建大的,不如转移到沿江、沿海地区,这样能够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新项目不建起来,淘汰落后很难进行。关于淘汰落后和沿海大钢项目的关系,单尚华表示:“现金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过去的观念是先破后立,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如果新的企业不建起来,淘汰落后的工作也很难进行。”单尚华认为,新厂建立起来以后,在市场条件下,内地一些企业因为生产设备档次相对落后、原燃料消耗大、成本高,生存空间将大大减小。再加上行政力量的推动,这些档次较低的产能自然就会被淘汰。
从钢铁行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来看,落后产能不淘汰,钢铁行业就没有发展空间。单尚华表示,现在所说“中国钢材供需基本平衡”,但这个平衡是低水平的平衡,落后生产能力的比例还相对较大。目前,中国还有4,000多万吨的窄带钢产量,如果要全部淘汰,至少需要10条高水平的热轧生产线才能填补。这也造成了现在市场上的板材价格跟长材相比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的局面。如果这部分窄带钢不淘汰,宽带钢就占不到相应的市场份额,想要提高制造业的发展水平,难度也就更大。
山东、福建的沿海项目处于酝酿阶段。在湛江和防城港这两个项目获批之后,单尚华表示,国内是否再建新的钢铁基地就需要视钢铁行业淘汰落后的进度而定,因为建新厂的基础就是必须要淘汰落后。目前,中国钢铁企业沿海布局的调整已形成了基本的框架,还有一些沿海钢铁项目正在酝酿中。单尚华透露,目前还有两个项目正在论证过程中,一个位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山东省,另一个则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省。
从整体上来看,山东钢铁工业发展的档次是相对较高的。这体现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山东钢铁企业装备水平以及对环保设施的重视程度,普遍好于河北的钢铁企业。部分山东民营钢铁企业的起点就是200多平方米的烧结机、1,000多立方米的高炉、120吨的转炉。但是,单尚华认为,山东钢铁工业目前面临的问题、难点也不少。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山东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2007年的GDP处于全国第二位,今后汽车行业、家电行业、机床行业、农业机具行业等的发展潜力也很大。山东的钢铁企业产能虽然不低,年产能4,000多万吨钢,但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尤其是在品种上。因此,山东省钢铁工业急需建设一家现代化的钢铁企业,支撑山东经济的发展。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