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优化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安装

作为一种先进的、自动控制能力极强的综合性楼宇设备监督和控制系统,近几年,随着智能化建筑的不断普及,先进和高性能楼宇设备在商业楼宇的不断应用,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在智能化建筑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该系统能实时、形象、真实地反映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和控制状态,为楼宇的现代化管理提供有效、可靠的手段。因此建设一套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不仅关系到建设者投资的合理性,物业管理时的经济性,环境保护要求的能源节省,而且也关系到该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和升级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楼宇的现代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目前在智能建筑中流行的各类各品牌的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都是比较先进,能够达成楼宇设备控制的要求的,所不同的是如何把这些设备的先进性、科学性、经济性很好的发挥出来,关键是在于如何更好的完成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安装前的环境检查
中央控制及网络通讯设备应在中央控制室的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后安装。
设备及设备各构件间应连接紧密、牢固,安装用的紧固件应有防锈层。
有底座设备的底座尺寸应与设备相符,其直线允许偏差为每米1mm,当底座超过5M时,全长允许偏差为5mm。
设备底座安装时,其上表面应保持水平,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mm,当底座的总长超过5M时,全长允许偏差为5mm。
2 施工前的设备检验
设备外形完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
设备外形尺寸、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规定。
3 电缆施工的注意事项
在室内电缆的敷设,均应敷设在地槽、墙槽、塑料线槽或电线管内,不得有暴露在外边的接线,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检测控制点引出的检测线、控制线要分别捆扎,便于查线维护。
在控制室内布放地槽或墙槽电缆时,电缆由机架和控制箱低部引入,将电缆顺所盘方向理直、编号,按电缆的排列次序放入槽内,顺直无扭绞,拐弯符合电缆曲率半径要求。电缆离开机架和控制台时,在距起变点10毫米处开始成捆绑扎,根据电缆的数量每隔100-200毫米捆绑一次;
在控制室内布放架槽电缆时,架槽每隔一定距离留有出线口,电缆由出线口从机架上方引入,在引入机架时,应成捆绑扎。
电缆敷设在连接处留有适度余量,应在电缆两端标示明显的永久性标记。
各种电缆和控制线插头装设应遵照生产厂的要求实施,并做到接触良好、牢固、美观。
引入、引出房屋的电缆,在出入口处应加装防水罩。向上引入/引出电缆,在出入口处还应做成滴水弯,弯度不得小于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电缆沿墙上下引时应设支持物,电缆应固定(或绑扎)在支持物上,支持物的间隔距离不得大于1m。
4 设备安装方法
中央控制及网络通讯设备柜的安装:
应垂直、平正、牢固。
垂直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5mm。
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mm。
相邻设备顶部高度允许偏差为2mm。
相邻设备接缝处平面度允许偏差为1mm。
相邻设备接缝的间隙,不大于2mm。
相邻设备连接超过五处时,平面度的最大允许偏差为5mm。
按系统设计图检查主机、网络控制设备、UPS、打印机等设备之间接线型号以及连接方式是否正确。尤其要检查其主机与DDC之间的通讯线。
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远离有较强振动、电磁干扰的区域,其位置不能破坏建筑物外观的美观与完整性,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应有防风雨防护罩。
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出风口的位置,如无法避开则与之距离不应小于2M。
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5mm。
温度传感器至DDC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Ω。1K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Ω。
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风温的位置。
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安装在风管直管段或应避开风管死角的位置和蒸汽放空口位置。
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水管温度传感器应在工艺管道预制与安装同时进行。
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试压前进行。
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二分之一时,可安装在管道的顶部。如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二分之一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水管型温度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
压力、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的安装:
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
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置。
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和安装的同时进行,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
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水管型、蒸汽型压力、压差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处。
水管型、蒸汽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直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小于管道口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侧面或底部和水流流束稳定的位置,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流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
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
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高度不应小于0.5M。
风压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风压压差开关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风压压差开关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
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
风压压差开关应避开蒸汽放空口。
水流开关的安装:
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进行。
水流开关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水流开关不宜安装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处。
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上。
水流开关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流量传感器的安装:
流量变送器应安装在便于维修并避免管道振动、避免强磁场。
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流向标志一致。
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面装设止逆阀。流量变送器应装距测压点(3.5—5.5)D的位置;测温应设置在下游侧,距流量传感器(6—8)D。
流量传感器需要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稳。上游应留有10倍管径长度的直管,下游有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若传感器前后有阀门和管道缩径、弯管等影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增加
信号的传输线宜采用有屏蔽和绝缘保护层的电缆,宜在DDC侧一点接地。
电磁阀的安装:
电磁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空调器的电磁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电磁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磁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等级。
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操作手轮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执行机构的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电动阀的安装:
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空调器的电动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等级,并满足设计要求。
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手动操作机构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
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适当加防晒、防雨措施。
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电动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清除污物。
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紧力(关阀的压力)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检查电动调节阀的型号、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阀体强度、阀芯泄漏经试验必须满足产品说明书有关规定。
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避震措施。
检查电动调节阀的输入电压、输出信号和接线方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电动风门驱动器的安装:
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
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
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风阀控制器安装后,风阀控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85度。
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等,其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风阀控制器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
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要的相配,符合设计要求。
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则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但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