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型工业化路径 62家示范基地挂牌
2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会议并举行了首批示范基地授牌仪式。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向首批示范基地代表授牌。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宣读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的通知》并作会议总结。
工信部规划司司长莫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辛国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以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首批62家示范基地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工信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刘利华主持。
基地创建是推动新型工业化重要切入点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工信部自组建以来,一直不断努力探索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路径。
目前我国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和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平台。然而,在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同时,现有工业园区在规划布局、自主创新、节能环保、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对此,李毅中指出,以现有工业园区为载体,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当前推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这不仅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工业园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从而带动我国工业发展整体水平跃升的一项重要举措。
李毅中指出,通过集中力量创建一批符合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本要求、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示范基地,不仅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和有序转移、提升我国工业园区整体发展水平,同时通过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它还将为各地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新经验和新模式,并有力带动和推进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
李毅中指出,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准确把握新型工业化内涵,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将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推向深入。一是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建设,把示范基地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创新驱动的基础上;二是更加注重产业集聚发展和资源集约利用,把示范基地发展建立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三是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把示范基地发展建立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增长的基础上;四是更加注重两化融合和产业融合,把示范基地发展建立在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五是更加注重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把示范基地发展建立在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各种人才合理配置的基础上。通过创建工作,努力把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成为推动“中国制造”
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力量,成为建设工业强国的重要支撑。
李毅中表示,工信部将在首批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管理、做好服务,积极研究支持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和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并按照国家和省(市)两级创建的思路,指导和推进省级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首批基地体现新型工业化道路总体要求
李毅中指出,结合我国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创建应当体现三个方面的特点,即充分体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六个方面要求;充分体现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两个特征;充分体现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形成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发展的新模式。
据了解,在地方推荐基础上,经评审论证和媒体公示,工信部已正式批准了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62个园区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从整体看,首批62家示范基地体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代表了我国工业园区发展的先进水平,行业和区域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效应。从区域分布看,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0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实现了全覆盖,其中东部地区29个,占46.8%,中部地区16个,占25.8%,西部地区17个,占27.4%;在行业分布上,涵盖了原材料(15个)、装备制造(25个)、消费品(8个)、电子信息及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产业(14个),这些示范基地均是支撑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也是主要行业领域的“排头兵”。
据了解,此次62家示范基地主导产业规模和水平居国内同行业前列,主导产业产值占主体园区产值比重平均达到70%;产业发展集约程度较高,规模效益较好,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为4500万元/公顷,平均销售收入超过80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为81万元/人;单位产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三废”排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达标率平均为99.3%;示范基地平均研发投入比例为3%,基地内企业普遍采用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信息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企业信息化应用达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人力资源培养、引进和使用体系较为健全。此外,产业示范基地还普遍建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并得到了所在地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
加快“中国制造” 向“中国创造”转变
苗圩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成为工业强国的主要因素。
苗圩指出,当前我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而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下,我国工业发展动力和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产能扩张,过度依赖物资资源消耗和低成本生产要素投入,过度依赖外贸出口和国际市场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为此,突破产业链“低端锁定”,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要求,已经越来越迫切。
实践表明,产业聚集能够强化专业化分工、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此,苗圩指出,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工业强国都拥有强大的产业聚集区作为支撑。国外发展经验表明,产业聚集区不仅是国家重大产业布局的重要承载地,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此,在推进我国工业强国建设的过程中,也要集中力量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
据了解,首批62家示范基地2008年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合计近3万亿元,约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左右;集中了近25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近80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拥有一大批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苗圩指出,首批示范基地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活力,代表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此,相关部门要积极通过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产业示范基地的集约化水平,切实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行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使其真正成为全面体现新型工业化要求,引领带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工业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