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输电通道“掣肘”导致内蒙古“窝电”

就在华东和华中地区被电荒折腾得够呛的时候,内蒙古正为“窝电”而发愁。

日前,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向记者表示,今年迎峰度夏我国东中部地区电力缺口最大将达3000万千瓦,而内蒙古等西北、东北地区将富余电力2600万千瓦。

内蒙古“窝电”通道不足

根据内蒙古经信委提供的资料,截至2010年底,内蒙古电力装机容量为6458万千瓦,居全国第三,其中火电装机5406万千瓦,年均增长23.1%;风电装机968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年均增长115.6%。其中,蒙西地区电网装机3940万千瓦,点对网送京津唐电网装机960万千瓦;蒙东地区装机1559万千瓦。

据内蒙古自治区经信委能源处处长张德介绍,截至今年4月底,蒙西电网电源装机4005.68万千瓦,电网最高供电负荷只有约1600万千瓦,外送电最高负荷只有390万千瓦,除了不参与电力平衡的708.26万千瓦风电,蒙西电网富余电源装机约640万千瓦。

张德表示,目前内蒙古共有外送通道10条,外送电能力为2620万千瓦(见图表)。其中蒙西地区和蒙东地区各占5条,外送能力分别是1410万千瓦和1210万千瓦。“目前蒙西电网电力供需情况是供大于求,部分火电装机富余,风电出力受阻。”张德说。据内蒙古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刘东升介绍,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内蒙古风电并网装机1125万千瓦,2010年内蒙古风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2%。刘东升表示,内蒙古风电技术可开发容量3.8亿千瓦,仅靠内蒙古就地消纳,发展规模十分有限。

“我们希望加快电源项目的开工建设。‘十一五’一直在争取送电通道和输煤通道,但没有下文。”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赵钢向记者表示。

同样表示担忧的还有内蒙古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杨泓。他表示,2007年以来,内蒙古电力公司不断向国家要求建设蒙西电网外送通道。经过中国电科院、华北电力设计院的充分论证,华北电网原则上同意了蒙西电网第三条超高压输电通道的建设方案。后来第三条外送通道超高压方案改成了特高压,计划建设蒙西—潍坊的特高压通道,原本应在“十一五”期间投产,但“现在依然看不到”。

电源项目只能苦等

除了目前富余的电力,内蒙古还有一大批火电项目等着上马。但这些储备项目由于没有相应的送出通道,只能苦苦等待。赵钢表示,目前内蒙古开展前期工作的火电项目约有1.5亿千瓦装机容量,跨区的输电通道严重不足。

华能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方联合电力)办公室主任张天柱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其下属的和林发电厂2×60万千瓦级机组新建工程早在2007年就拿到了“路条”,但由于送出工程没有着落,只能等待。

记者通过有关资料了解到,2009年和林电厂就已经开始#1、#2机组的建筑、烟囱等安装的招标工作,按照正常的工程进度,现在应该投产发电了。据北方联合电力一位内部人士介绍,要等相应的送出工程批准后和林电厂才能获批。与此类似的是北方联合电力的魏家峁煤电联营项目,该项目规划120万千瓦,原计划上蒙西电网,但是由于蒙西电网装机富余,改由特高压送华北电网,预计项目要在特高压规划获得核准后才能获批。

今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核准了同样隶属于北方联合电力的内蒙古上都电厂三期扩建工程,该工程为2×66万千瓦空冷机组项目,但送出工程是以500千伏电压等级接入京津唐电网。“魏家峁与和林电厂投产后的电量要通过已有特高压(晋东南—南阳—荆门)向北延伸的线路外送。”一位消息人士向记者表示。

电量要靠远距离输送

“对京津唐地区来说,现在的受电区域和受电空间都比较小。内蒙古富余的电力如果加大向京津唐送电,在时间上并不可持续。”国家电网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吕健向记者表示。蒙东地区原来可以往东北电网输送大量电能,但现在东北电网也有点吃不消了。

“东北电网‘十一五’后三年机组集中投产,用电市场不景气,火电平均利用小时大幅下降,全网供大于求形势严峻。”张德说,蒙东电网外送电能力1210万千瓦,今年1—4月份,外送通道利用率不足60%。受东北地区整体用电负荷增长慢的影响,加上一些地区保护问题,蒙东地区电力外送日益困难。

尽管如此,内蒙古仍是我国外送电量最多的地区。内蒙古经信委表示,去年内蒙古外送电量1064亿千瓦时,占全国跨省送电量的18.25%,自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8.25%。另一方面,内蒙古通过铁路公路向区外输送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煤炭产量,而内蒙古占全国三分之一的风电装机由于没有通道出力受限。

“我国能源资源保有储量76%分布在山西、内蒙、陕西和新疆等地区,80%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等西部地区。陆地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三分之二以上的能源需求却集中在一次能源匮乏的中东部地区。满足经济长期发展的电力需求,必须进行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吕健说。

输电通道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内蒙古虽然已经建成10条外送通道,但与内蒙古建设能源基地的发展需要还有较大差距。据内蒙古能源局煤炭处处长金武辉介绍,“十二五”内蒙古规划煤炭产量保守估计在10亿吨左右,同时就地转化的煤炭产量将增多,尤其是蒙东地区的褐煤,远距离运输基本不具经济性。

而在煤炭就地转化的方式中,火电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这也就为输电通道的加快建设提出了要求。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将围绕华北、华东、华中负荷中心建设“三华”同步电网,形成以“三华”电网为受端,西北、东北为送端电网的电力输配格局。

“国网在‘十二五’的‘三纵三横’特高压规划中有‘三纵一横’四条特高压起于内蒙古。”吕健说。据介绍,“三纵”分别为锡盟—南京1000千伏交流工程,目前该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蒙西—晋东南—荆门—长沙和荆门—武汉—南昌1000千伏交流工程;乌兰察布—张北—石家庄—驻马店—长沙的1000千伏交流工程。“一横”为蒙西—晋北—石家庄—冀北—潍坊1000千伏交流工程。另外,还规划了锡盟—江苏、蒙西—江苏、呼伦贝尔—山西三条直流工程。

吕健表示,“三纵一横”交流工程和3条直流工程总输送能力6250万千瓦,相当于外运煤炭2亿吨,并且规划中明确实行“风火打捆外送”,风电比例20%以上。到2015年,如果上述规划全部实现,内蒙古的外送电力将达到9360万千瓦。

记者手记

5月23日夜,已进入小满时节的内蒙古呼和浩特仍沁着丝丝寒意,寥廓的夜空被一片片闪烁的华灯映衬成透明的暗蓝色。在深受电荒困扰的南方,缺煤、煤价过高和严重干旱已经让部分工业用电受限,而在这里,让人感受到的则是一个能源大区的“大气”——耀眼的路灯和霓虹灯让整个城市亮如白昼。根据中电联预测,今年迎峰度夏,我国东中部地区将存在最大300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但在西北和东北地区,富余电力有2600万千瓦。如果这些富余电力能够填补东中部地区的电力缺口,如果将东中部的负荷转移到西北、东北地区,是不是电荒也就迎刃而解了呢?

根据以前“电力就地平衡”的发展方式,煤炭被运往负荷中心进行发电,在电网结构薄弱、铁路运力充裕及运输成本低廉的情况下这是合理且可行的。但当以能源为支撑的经济高速发展、能源需求迅猛增长、运输通道建设相对滞后、运输成本持续高企之时,这种结构性的能源不平衡的矛盾就成倍数级放大,电荒也随之而来。

电荒的现状,对能源配置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当下及可预见的未来,怎样才能解决这种结构性矛盾呢?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似乎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电网结构和输送能力已经今非昔比,通过能源基地往负荷中心输送电能,可以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这无疑需开辟新的能源输送通道。另一方面,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产业转移,将高耗能企业移往能源富足省区,优化产业布局,从而使能源供需达到新的平衡。当然,这一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可完成,需要更多的时间、智慧和努力。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