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两会盘点:“十三五”规划的科技“干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浓墨重彩地登上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在审查、讨论“十三五”规划时提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十三五”期间,各领域应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优势,增强新动力,促进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平稳健康发展。


两会速递


R&D投入不仅到位还要用在刀刃上

“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升到2.5%。部分人大代表在审查报告时认为,要确保这2.5%的投入到位,并且要把钱花好、花到位。

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代表说,在“十二五”规划的指标中有十八个约束性的指标全部完成。预期性的指标有35个完成了,但有5个与预期有一定的差距,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2015年研究事业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支出,这个没有达到,差了0.1%。这与当前调结构、转方式、保增长,努力创建创新型国家、加大科研投入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杨震调研发现,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指标仅为0.7%。根据国际经验表明,一个企业的R&D投入超过销售值的5%以上才有较强的竞争力,2%只能维持基本生存,发达国家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中达到10%甚至20%以上。在我国,众所周知的华为公司,2014年研发投入达到408亿,占销售收入占比14.2%;中兴通讯公司也达到了11.6%。

因此,他希望“十三五”期间,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投入主体,也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确保2.5%的目标要实现。

李子颖委员说:“我国研究经费本来就比较少,2015年,大概占到GDP的不到2.2%;而基础研究在研究经费里只占4.7%。而美国是15%以上,韩国、日本是12%—13%,欧洲不少国家是20%以上。”

杨震认为,基础研究占比太少是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众所周知,基础研究意味着我们未来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尽快改变这个局面。


消除人才歧视推行正确价值观

“‘十三五’期间,全国要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0万的高技能人才。这让我们感到激动,希望能实在落地。”

刘永委员说,技能人才从入职到晋升,职业通道有很多问题。“很多正式编制的门槛太高,要硕士博士,甚至洋博士。我们急需技能人才,就是招不进来。”

刘永认为,中国的产品缺少精益求精的精神。“社会不仅需要院士和‘千人计划’的科学家,还得要能实施、组装的高级技能人才,需要成千上万的工匠、技能人才,要保证他们在社会上受尊重、推崇。”

“重视人才,不仅是引进、培养、引导科技人才,还要有正确的人才价值观。”李鸿委员说,“现在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都太浮躁,生怕输在起跑线,挤不上独木桥。科学家得有潜心研究的态度。社会的分配体系也要合理,要向高层次人才倾斜。”

“对人才不要有任何歧视。”张勤委员说,“比如一方面要学术民主,不要压制年轻人;另一方面不要搞年龄歧视,禁止60岁以上的人申请项目和做领军人才。现在我们把职务退休和学术退休混为一谈,其实一个人只要能干就应该让他干,许多著名物理学家都是终身搞研究的。”

张勤说,另外也要注意不能重视“海归”、轻视“土鳖”。“我是国外留学回来的,回来早的是土鳖,待遇就低。应该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科技大工程管理也要科学化

“‘十三五’规划里一些重大的科技工程,对提升我们的科技实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我完全赞成。但是,我们还是要接地气。”高鸿钧委员说,“重大的科学工程、创新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的建立,要充分征求科研人员特别是战略科学家的意见,决策不能拍脑袋。要参照国际上科技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要符合中国国情,让我们的建设达到最佳效果。”

“我们依托企业搞创新,但企业不一定有精力去研究共性技术。”马力委员说,“以前我们试着做过,几个企业抽出精兵强将集中到国家汽车研究中心,攻关一些关键性的?目,但几年下来没有效果。”

“我做过调研,大企业不喜欢产学研的‘拉郎配’,有的企业为了争取项目拿资金,跟高校合作,但高校出了成果不给企业,搞得不愉快。”马力认为,国家研究中心一定得是独立法人,做基础研究、共性技术,最后可以以市场经济的模式卖给企业。

“大项目应该要有,很多项目属于必须用国家力量做。”张勤说,“一类是基础研究,一类是没有政府主导就形不成产业的,比如通信行业,政府不牵头,企业没法达成协议和工业标准,消费者利益也受损害。这两个需要政府积极介入。但政府不能越位。凡是可用市场竞争解决的,不宜插手。比如哪种通信技术好?哪种能源更好?应该市场解决。”


用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其实两会前,我就非常关注‘十三五’规划中对创新驱动的规划,拿到手之后我通读了一遍,感觉很过瘾。”潞安集团董事长李晋平代表给科技日报记者讲了一项技术。

“中国几乎所有的高端润滑油都依靠进口,这也意味着一旦发生战争,国内高端润滑油的进口渠道被封锁,我们的高端仪器就没法运转。我们通过产学研合作用了几年时间掌握了一项核心技术,经过一系列反应,将煤的一部分‘变’成了高端润滑油,替代了进口,赢得了市场。”

李晋平表示,煤炭企业转型改革改什么?当然是把没有需求的煤转化成市场渴求的高端产品,“我们利用科技创新,已经将一块煤分解成180多种产品,它们的收益缓解了企业效益下滑的压力。”

“我们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自然对‘十三五’规划中创新驱动的论述尤其期待。”李晋平看到,“十三五”规划大面积提及了“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首先最需要的是驱动创新,怎么提高创新驱动的效率?”李晋平有两条建议,“第一,如何将推动创新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之中,以保证创新驱动落地的效率?第二,创新驱动要有导向,要有机制,也需要有措施出台。我们的燃油税那么高,那些替补国内空白的高端润滑油能不能享受到税收减免政策?”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