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发改委等部门针对机器人市场隐患将出产业政策

据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主题为“标准检测认证,助力产业发展”的“2016国际机器人检测认证高峰论坛”定于11月2日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行。论坛将向国际社会发布《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推进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建设》等重要机器人产业政策文件,同时发布中国机器人认证标志,并为首批工业机器人、家用/商用服务机器人等机器人产品获证企业颁发认证证书。


我国成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近日,苹果在大陆的最大代工厂富士康已经使用了4万个机器人的新闻引发了公众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极大关注。

据统计,2010-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以年均35.5%的速度增长,2015年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到6.8万台,占全球销量比重超过1/4,实际销量比上年增长31.3%,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国际数据公司(IDC)在最新的《中国工业机器人》报告中预测,到2018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采用率将增长150%,其应用有望在未来两年得到快速发展。

报告还认为,一些由工程项目引导的企业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机器人采用者,主要是由于这类企业使用的产品和制造流程非常复杂。未来随着更多厂商纷纷进入市场,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国际数据公司研究总监张敬兵分析,一方面,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日益老龄化的人口和全球化竞争拉动了机器人在中国的兴起;另一方面,国家在机器人领域的政策、创新和投资也在推动机器人快速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蔡荣华指出,机器人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是制造业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支撑装备。然而,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市场、技术、品牌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工业机器人领域缺乏核心技术

有关部门预计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到10万台,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但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产品、集成和检测类标准滞后和缺失等问题。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6.7万台,居全球第一,而机器人密度仅30(每万人拥有机器人数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2,工业机器人市场存在巨大增量空间。但现阶段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大,上游零部件国产化亟待突破。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中国机器人行业产品低端,关键零部件基本上由欧洲和日韩公司控制,如果没有技术上的突破,中国机器人产业或重蹈以前众多产业的覆辙,成为装配企业和山寨之地。

另一方面,业界普遍认为,在巨大的市场潜力诱惑下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盲目支持下,目前行业存在“创新不足与国际有差距”、“缺少龙头企业”、“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等诸多问题。对此,蔡荣华认为,要通过市场化的办法,如严格产品标准、加强检验检测等方式,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工业机器人规范将出台

为推动国内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2015年以来,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成立,《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6年版)》和《中国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制定出台,并组建了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

据国家认监委认证监管部处长徐秋媛介绍,对机器人产业实施检测认证制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也将鼓励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开展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的检测认证工作,完善认证监管体系。

为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多部委正联动推进建立我国机器人产业标准、检测认证体系,首批机器人认证项目已经启动,并将于近期正式发布认证标志和首批获证企业情况。

蔡荣华表示,为了创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构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创新政府管理模式,鼓励第三方检测认证,坚持让检测数据来说话,让市场监督来把关,联合有关部门相继成立“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中国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为我国机器人行业检测认证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据悉,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将出席2016国际机器人检测认证高峰论坛并解读我国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论坛邀请了德国、美国、日本、英国、韩国、瑞士、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顶级专家出席会议并做主题发言。届时,预计将有600名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知名专家及制造商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