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与发展:专家聚焦中国实验室管理与检测技术
2017年4月6日,2017 CISILE展会同期,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主办,检验检测设备分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实验室管理与检测技术国际论坛暨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检验检测设备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检验检测设备分会副秘书长曹以刚主持论坛,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秘书长柯振权、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检验检测设备分会秘书长刘长宽分别致辞。
本届论坛以“ 变革与发展”为主题,共吸引来自国家认监委、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仪器厂商、生产企业等100余位代表参加。
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主任乔东,在会上围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与监管》进行了解读。2015年8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简称“163号令”),重新构建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制度体系,释放了一系列改革红利。据乔东主任介绍,163号令出台实施两年来,国家认监委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方面开展了系列“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性质的改革,如统一许可制度、压缩许可周期、缩短许可流程、延长许可证书有效期、不再征收资质认定费用、建立分类监管等,切实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制度的改革发展。而下一步,认监委还将本着“放、管、服”原则,继续优化认定评审的工作流程、最好政府职能机构自身的管理行为、建立检验检测机构信息体系,给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管理带去更多福利。
来自美国的Yelena 博士,作了题为《High throughput analysis of chemical contaminat residuesin food》的报告。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无论在世界的哪一个国家,监测食品中化学残留物依然是一项对于保护人类健康、保证法律法规正常运行的重要内容。美国现行法律规定,建立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农药和兽药)的最大残留限量(MRLs),其中农药的MRLs一般在10-3000ng/g之间。而针对MRLs分析,最理想的方法更需满足范围宽、浓度低、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低、高通量等要求。基于上述需求,Yelena博士在报告中介绍了QuEChERS提取、自动SPE净化、快速GC&LC-MS/MS等美国东部地区在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用到的高通量残留分析方法。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邹明强的报告题目为《检测质量控制、验证及相关评价技术研究》。2005年,联合国贸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首次提出“国家质量基础”的概念,质量作为国家战略之一,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围绕检测质量的话题,该报告中概述了检测质量控制,较为系统的介绍了方法验证、能力验证、检测装备与材料评价技术及快检试剂盒评价技术研究。
基于此,我国特别构建起食药局、农业部、国家认监委覆盖的快检产品评价管理模式,通过《支撑认证认可的评价分析、检测验证与有效性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的实施,建立起快检技术评价体系,让市场上运行的快检技术产品能够发挥作用,做到“有据可依”。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陈俊水作出了《方法验证与实施》的报告。报告中围绕“为何需要开展方法验证”讲述了方法验证管理制度的建立历程、验证程序总体结构情况、及SN标准方法验证程序的基本流程。相比之下,SN验证程序更能给出验证参数选择的指导原则,并增加了“独立实验室验证”步骤,可有效审核标准方法技术参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陈俊水认为,SN标准流程有望进一步完善方法验证管理方法和实施修订,继续细化专业特色的验证细则及指南,在充实验证实验室数据库等方面发挥充分作用。
中关村空气污染防控联盟理事会主席颜梓清报告题目为《智能检测与实验室创新管理》。近年来,汽车检测市场中暗藏的“检测黑幕”问题,在业内引发轩然大波。混乱的检测方法和检定规程,造成机动车排放检测机构购买假设备,出具假检测数据,严重违法现象更直接破坏了大气污染防控且影响政府公信力。在此背景下,颜梓清讲述了机动车智能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内容与装备要求,期望建立起机动车评价体系,提升检测数据质量,推广第三方智能检测实验室建设,发挥市场机制对于数据资源的调配作用,促进检测数据价值观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关亚风围绕“2016年国产分析仪器的进展”作出报告。在国内仪器市场,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之间的竞争由来已久。而相比国外仪器品牌企业,国产分析仪器企业在市场占比份额不足1%,同时缺乏优秀研发人才,导致技术研发效率不高,这些因素都成为阻挡国产仪器发展的主要瓶颈。通过学习模仿,2016年国产仪器厂商在气相色谱自动进样器、气相色谱仪、专用分析仪器、创新型仪器方面取得明显进步,据关亚风介绍,这样的国产企业有郑州安诺、天美公司、江苏天瑞等。此外,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发的DFD和D-1000和2000系列的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成为创新仪器代表,在光源、荧光检测敏感器件等方面可以比肩进口设备。同时,关亚风表示,希望国内分析仪器企业在知识产权、避免同质化竞争、对新技术的敏感度方面继续突破,取得长足进步。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张经华报告题目为《实验室试剂的科学管理》。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自然科学实验室是一个系统,包括进行相应试验相关的一系列的仪器、物类、人员,是一个系统集成。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为实验室科学管理敲响了警钟。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既是认证认可制度的需要,也是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和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迫切需要。
在报告中,张经华介绍了化学试剂的分类、实验室危险化学试剂品的分类、以及化学试剂管理涉及的采购、评价、贮存、使用、废弃全过程。同时,强调了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水平,对化学试剂要遵循:“少量多次,合同约定;零星存放,分散风险;不惜成本,最小包装”的原则。
北京华测北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彦长在会上讲述了《华测发展对检测仪器的需求与期望》。华测作为国内检测行业的领先者,一直以来都是是仪器采购大户,市场贸易环境的利润刺激,更激发了公司对于仪器设备的采购需求。据介绍,2016年,华测共采购2.97亿元仪器设备,其中化学分析仪器为1.2亿元,物理性能类仪器0.58亿元。从现场公布的数据看,莱伯泰科、海光等国产厂商及安捷伦、沃特世等进口品牌在华测的采购清单上各有中标,国产多在100万元左右,进口则在500万以上,由此可见,进口品牌仍是第三方检测机构采购的主流。
对此,陈彦长表示,华测的实验室仪器以实用为主,不是“花瓶”,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国产仪器室华测的“最爱”。同时,陈彦长在现场与多家国产仪器生产厂家互动交流,并希望国产仪器厂商能够发挥“工匠精神”,通过建“展示实验室”、增加“用户体验”、根据“检测需求”开发“新仪器”等举措,走出一条国产仪器的崛起之路。
除上述专家外,赛默飞、岛津、安捷伦、检测家等4家仪器厂商的代表也携精彩报告而来,分享科学仪器行业产品、技术及应用新动向。当前,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正面临市场化大潮初期,实验室认证认可、标准 化体系 、实验室管理与测试技术的更新、国内检验检测体系与国际接 轨以及检验检测机构资本化行为热度不断提升等诸多深层次变化相互影响的复杂局面,也因此构成了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淘金时代”,此次论坛通过通过各位专家从不同层面上对行业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让现场观众深入的了解了行业的最新动态,获得一致好评。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