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频道

突破诞生的大型PLC 吹响和利时国际化号角 ——采访和利

2006年11月1日,在上海工博会的第1天,和利时发布了国内第1款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PLC-LK大型PLC。如果说三年以前和利时LEC小型一体化PLC的出产属于顺理成章,那么今天的LK大型PLC的诞生则颇具震撼效应。因为小型PLC技术相对简单,进入壁垒较低,市场也相对分散,所以近年来成长了一批国内供应商。而大型PLC的技术和市场的进入门槛都要高许多,导致国内市场中大型PLC的供应商数量少而且主要集中在欧美品牌。
  “敢为天下先”,这是笔者闻讯LK 大型PLC即将推出时的第一感受。这种感受在和利时新品发布会上得到了印证,印证这一感受的即是发布会现场的主角——和利时总裁王常力先生。
  业界的印象是,和利时在一般展览会难得露面,比和利时更加难得一见的是王常力。这一次,王总携和利时全系列产品DCS、小型PLC、大型PLC亲临展会现场,并亲自主持LK的发布会。没有奢华的布置,没有鲜花的点缀,甚至伴随着展馆现场的嘈杂声音,和利时的LK和总裁就这样简朴地登场了。
  然而,并不简朴的是,LK PLC的设计指标采用的是所有国际著名PLC性能指标的上限,而尺寸采用的却是它们的下限。显然,LK是一款站在巨人肩膀上出生的产品。同时,与LK大型PLC同时出场的,还有另一位颇令业界意外的人物——原英维思总经理孙强毅先生,只不过,孙先生现在的身份是和利时执行副总裁。
  显然,这不是巧合,而是和利时的一次全新亮相,是和利时向高端发展的一系列信号。
  在LK发布会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总表示:LK的诞生和孙先生的加盟是和利时开始国际化发展的标志,“利用数年时间,将和利时打造成为一个国际化公司”。
记者:和利时此次推出的LK大型PLC可谓自主创新的典型,请王总谈谈和利时的创新体会。
  王常力:在营销方面,和利时已经5年没有声音,在我看来,这是积累,在积蓄后劲。和利时立足于长远发展,虽然5年不鸣,但每年用于创新的投入都非常大。以和利时这样的规模和市场地位,这不是常规公司所能为。
  创新,必须耐得住寂寞。和利时研发LK大型PLC耗时16个月,而且这16个月不仅仅是辛勤耕耘的16个月,更是收获的16个月。因为在此之前,和利时已经完成了足够的积累,包括低功耗CPU的研究、高速总线的研究、工业以太网的研究、PROFIBUS的研究等等,而且这些研究都已经过现场检验。如果没有这些积累,纵使投入几千万甚至一亿元的资金,加上双倍的时间也未必能推出大型PLC产品。
  创新,还必须抵住诱惑。企业的发展犹如个人的成长,其过程伴随着太多的诱惑,而一个线性发展的企业,必须随时抵住诱惑,否则势必走弯路,甚至走错路。立足长远发展,就不能看短期利益,因为看得远,投入才可能是线性的,是朝着一个方向的。和利时多年来矢志于自动化,从无旁骛,持续在自动化领域进行持续投入,这才有今天的和利时,一个正在逐步走向高端的和利时。
  自动化的创新,体现在技术上,必须向国际最高水平看齐。在下一轮的国际化竞争中,国内公司只有在质量和性能上超越国际水平,才有希望,仅仅是达到国际水平,都几乎没有希望,因为国际企业已经有品牌、有市场份额。即便我们还不能全面超越,也可以在某个方面超越。
  和利时的LK大型PLC就是这样一款超越的产品。
  所以,我给和利时制定的创新16字方针是:“抵住诱惑、耐住寂寞、长期投入、自主创新”
记者: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拥有成功的企业文化,和利时的企业文化似乎比较低调,现在和利时提出国际化发展,似乎是一个跳跃,请问您怎么看待这种跳跃?
  王常力:和利时的企业文化很务实,从不张扬。但和利时的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大家的共同目标是要将和利时做成百年公司。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一个中国的百年公司,也就意味着必须是国际公司。一个国际的公司就离不开国际化的人才,所以,我才邀请到有丰富国际企业管理经验的孙先生加盟,这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开始。孙先生是一个标竿,代表着高层管理的水平。我曾对和利时的员工说,孙先生就是你们努力的目标。
  我个人则很低调,不是太愿意接受采访,因为此前在众多重要的发展环节,我还没有想好,没有想好就到处宣扬,那是不负责任。关于和利时的发展方向,我也在寻求印证。直到孙总加盟,才充分印证了我的思路,我思考一年乃至三年多的想法才正式出炉。那就是转变和利时的业务模式,做一个真正的产品供应商,做一个走向高端的国际化公司。因此,10月10日,以孙总加盟和利时和大型PLC的推出为标志,和利时正式宣布开始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国际化不是口号,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远的目标,和利时仍将坚持“抵住诱惑、耐住寂寞、长期投入、自主创新”的发展理念。一个企业的发展犹如一个自动化系统,我们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更要追求稳定性。只有在稳定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展,而不止是昙花一现,因为这种先例和教训已经够多了。我希望看到的是,和利时每一年相比去年都有进步,在能力、质量、效益方面都能体现这种进步。以5年到10年为发展时间单位,这种逐年的积累就非常可观了。
记者:做百年公司,做国际公司,都不是一蹴而就,请问和利时下一步的切实规划是什么?在国际市场中,和利时有怎样的规划?
  王常力:首先,如我刚才所说,和利时将有一部分业务走向高端,比如安全产品、信号系统,这将是显示和利时公司能力的业务,因为能做这样产品的公司在全世界没也有几家。
  第二就是对DCS进行升级。随着孙先生加盟,以他多年的国际经验,他会将和利时的DCS带上一个新的台阶。如果说以前和利时是依靠我一个轮子在运转,那么现在加上孙先生就是两个轮子在运转。我已经将和利时带到现在的水平了,孙总的任务就是将和利时带上一个更高的平台。
  第三就是将和利时的PLC真正产业化。我们在PLC上的投入已经非常大,而目前,这块业务也在成长中,基本可以支持我们持续研发的投入了。和利时的研发队伍有数百人,不论在人力还是财力上,这在国内这个行业中肯定是首屈一指的。虽然目前国产PLC在市场份额上连1%都不到,但我曾经说,假如5年以后,国产PLC能达到5%的市场份额,以5年后100亿元的市场总量计算,那就是5亿元。
  针对国际市场,和利时现在其实已经拥有了一个海外事业部,和利时的产品在印度等国家也已经销售,但这对我们来说还远远不够。我们把产品进入欧美市场才叫国际化。我的看法是,当用户把和利时的产品和艾默生、英维思、横河等品牌同等对待时,那就说明我们的产品国际化了。
记者:不管是小型还是大型PLC,至少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要想在市场份额上有所体现,其发展道路都相当艰难。和利时将怎样达到目标?在可以预计的将来,和利时对PLC的市场期望如何?
  王常力:首先,在质量上一定要过关,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为此,和利时提出了一个新的质量方针:一步到位!在PLC这样的项目上,和利时只有一次机会,如果失败了就再也不可能爬起来。所以,我们非常谨慎,小型PLC推出一年多了,销售额也达到了数百万,本来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数千万,但我一直在压制,不让卖,因为我并不指望这么快就盈利,而是要保证质量。现在,和利时的PLC经过数百个业绩的考验,而且已经有不少长期客户。明年,我们将放开手脚,加大销售力度。
  大型PLC也一样,我们一开始需要做一些典型的业绩。虽然大型PLC主要面向系统集成商,但是我们会首先用在自己的项目中,做出几个成功的案例。在我们完全把握这个产品之后,就开始放量销售。我相信系统集成商是务实的,只要我们的产品好、价格好,就当然有市场。此外,我们还会开展定制服务,发挥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和利时将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客户需求。和利时有全面的技术功底,可以满足任何需求。这样,我们将可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地稳步发展。
  此外,在树立业绩的同时,我们还会把我们的产品拿到欧洲、美国去做所需的认证测试。本来我们的LK大型PLC产品是准备外销的,后来是应国内用户的需求,才在国内上市。不管内销还是外销,通过所有认证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2007年1月1日,和利时的LK将正式上市。在这个产品的渠道和促销方面,我们将以特殊的队伍,特殊的方式开展,届时会有分晓。
  至于大型PLC的市场目标,具体数字不好说,起码我希望在5年之后,也就是2010年,和利时的PLC在国内PLC市场份额中有所体现,而且排名不是最后的位置。
记者:请问孙总,您来自国际跨国公司(在艾默生8年,在英维思9年),将会给和利时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如何让和利时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孙强毅:对我来说,加盟和利时也是一个很大的决定。之前我在英维思的时候,曾和王总有过许多交流,当然交流的不是业务,而是理念。王总的“耐住寂寞”16字方针,我非常赞同,也充分吸引了我。这种精神在如今的这个年代弥足珍贵,是其它的企业无法具备的。正因为此,我才决定加盟和利时。
  现在,我和王总交流最多的是如何将和利时做成一个国际品牌。我的目标是,几年以后,用户不再以国产品牌、国际品牌来区分我们和其它公司的产品,直至消除这种给产品界定身份的概念。那时,和利时就是一个总部在北京的国际品牌,就像总部在美国的艾默生、总部在东京的横河一样。
  首先,和利时的国际化硬件不是问题,首要的还是改变团队的理念,需要改变我们员工“我们是国产品牌”的自我定位,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希望媒体共同来促成,不要人为贴上国际、国产的标签,一个中国领先的公司就是国际公司,和利时就是这样一个在中国领先的公司。当然,具体的工作还需要做很多,比如王总说的把好产品质量关,质量是基础,如果产品质量都不过关,怎能妄谈国际化发展?
  其次,正如王总刚才所说,和利时要改变运营模式。此前,和利时更象一个工程公司,而不是产品供应商。以后,和利时不单能提供解决方案,也能提供更加产品化的产品,这些产品都将通过国际认证。这样的话,用户不仅能从和利时能获获得解决方案,也能购买到更多质量可靠的产品。
  第三,企业的能力就是团队,和利时将广纳天下英才,这里的英才不一定非要博士,或者出自名校,我相信能够加入和利时的任何人都可能通过和利时的培训和激励机制成为优秀人才。
  至于我个人,我将发挥在国际公司工作多年的背景和经验,引入国际上先进的运作理念,结合和利时的优势,利用数年时间,与公司全体员工一起将和利时打造成为一个国际化公司,这种国际化不仅体现在产品上,也体现在人才方面,更体现在国际市场中。
记者:请详细谈谈和利时走高端发展路线的策略?
  王常力:先说安全产品,和利时的安全产品是定向的,不是通用产品,但一定是面向最高安全等级的。我们的信号系统也将获得国际认可,这就是我们的一步到位原则。
  我为何要强调一步到位、一次机会?我们中国人不但聪明,也能吃苦耐劳,为何做不成西门子、艾默生那样的成功企业?就是因为我们有侥幸心理,总以为一次不行再来第二次;我们也曾经想得高、看得远,但就是不考虑过程,缺少执行。许多事情我们可能已经做到了99%,但没有到位,导致需要再花费200%的努力去完成那最后的1%。所以,我现在说,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一步到位。这一点体现在PLC上,和利时的原则是绝不凑合,不做中间产品,所以才推出了这次的大型PLC。在安全产品上,我们也将直接推出最高的安全等级Ⅳ级,并且拿到国际认证,如果Ⅳ级都能做,Ⅱ级Ⅲ级自然不在话下。所以,“一步到位,把握唯一一次机会”,这就是和利时的策略,因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
记者:王总的“一步到位”可谓豪气干云,但也颇有悲壮的味道。在中国的自动化市场,从顺序控制、传动控制、运动控制到过程控制,仅在DCS市场中,中国的企业占有一席之地。在您看来,中国的自动化产业路在何方?
  王常力:路在脚下!只有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走下去,只有主动应对国际化潮流,没有其它捷径。国家已经有政策扶持民族产业,这就好比给了我们一件扶贫的外衣,但如果我们的自动化企业在这件外衣的暖和下,不奋发图强,不趁机提高自己的体能,这件外衣迟早会穿烂,我们就会丧失最后的机会。
  当然,我们国内的自动化企业都挺不容易,都是在国际化的缝隙中求发展。但创新仍然不够,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复制和抄袭,从而导致了太多的恶性竞争。在我看来,减少恶性竞争唯一的办法就是差异化发展。不要人家做什么,我就跟进什么。和利时走的正是这样一条发展道路,毫不谦虚地说,和利时的创新从未间断,从小型PLC到今天的大型PLC,都是大动作,都不是国内其它同类公司能提供的产品。可以说,和利时正是利用创新在迅速突围。
  我曾经说过,我很享受孤独,喜欢一个人安静的感觉。做企业也一样,我不喜欢凑热闹,当别的企业做出一个成功的产品之后,我会想到我要做一个更好的产品,或者换一个领域发展,绝不简单跟进。93年时,我就提出,和利时愿意做两件事情,一是别人不愿意做的,二是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我现在仍然坚持这一点。
  其实,自动化也是一个很幸运的行业,自动化技术因为追求稳定和可靠,在技术上发展较慢,但自动化技术的上游技术发展很快,如IC、网络、软件等等,这些技术都已经公开了,没有知识产权的约束。自动化企业要做的就是有效地利用和组合这些先进而成熟的技术。举例来说,曾经有人劝我,和利时做自己的芯片吧,我经过调查发现类似的芯片已经有好几家公司可以提供,我就无需再去做这种重复工作了。所以说,自动化的创新应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开始,不要从底层开始。和利时的大型PLC就是这样一个产品,有足够的高度,又不存在知识产权问题,这样的产品才有可能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
记者:FA和PA的业务模式和目标市场都差别较大,一些知名国际品牌也很难同时在两个领域做到领先,现在和利时同时涉足FA和PA,是不是难度更大?
  王常力:虽然说在自动化界,很少有一个公司同时在FA和PA领域做到领先,但和利时就是要试一试!
  不管是FA还是PA,都还是自动化。和利时专注的是自动化,绝对不会去生产汽车、涉足房地产。虽然DCS和PLC的业务有区别,应用市场不同,但核心技术是共享的。比如我们的PLC,80%得力于我们在DCS业务上的成功,否则不可能成功。现在,国产PLC的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这个公司在自动化界必须有声望,用户对这个企业充分认可;2、这个公司必须具备自主开发DCS的经验,因为DCS和PLC在技术上有80%是可以共享的,试想如果一个生产继电器的公司来生产PLC,它就必须从零开始;3、这个公司必须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因为PLC可能2-3年内难以盈利,必须依靠别的业务支撑它的持续发展。
  针对业务模式的区别,和利时会有不同的专业队伍去面向不同业务。小型PLC主要面向OEM市场,如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等。和利时三年前推出小型产品意在试水,是想看看PLC市场的“水”到底有多深。经过三年的了解,我们发现装备制造业很务实。虽然和利时的产品没有太多的价格优势,但由于质量和服务的保证,用户还是能够接受。此外,OEM用户对PLC不一定非常了解,但他们的要求是明确的,这就要求我们有能力快速响应他们的要求,而这一点,是和利时的优势。
  再者,DCS和PLC的市场也有交集,比如在水处理、锅炉、火电的辅机控制等方面,用户既可以选择PLC也可以选择DCS,现在和利时两种产品都能提供,就可以为用户量身定制一个最理想的方案。
  和利时现在同时涉足FA和PA,不但可以给用户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还能提供高性能、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平台,能给用户提供创新的、满意的、有价值的服务——这将是和利时的永久坚持。

  

王总与笔者合影

文章版权归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